从网红"杀鱼弟"的人生悲哀,反思父母的责任

什么?年仅 17 岁的“杀鱼弟”喝药自杀,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大吃一惊。17 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年龄,是什么让他放弃宝贵的生命?

记得 2010 年底,一段关于“杀鱼弟”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一个 9 岁小男孩在鱼摊上手持菜刀,熟练地将一条条鱼开肠破肚。他那犀利而倔强的眼神,娴熟的杀鱼技巧,如同老江湖般的叫卖,孩童的纯真荡然无存。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之年龄不相称的“小鱼老板”,因此网友戏称其为“杀鱼弟”。

  这段视频的传播,让“杀鱼弟”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网红”,连当地的电视台都争相采访报道。经过众人的推波助澜,“杀鱼弟”成了一个金字招牌,他父亲干脆将自家水产店更名为“杀鱼弟水产”。引得客人们络绎不绝,“杀鱼弟”一家一时赚得盆满钵满。

当“杀鱼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有识之士便提出了不同看法:孩子还小,他的正业是读书学习,而不应该早早辍学、混迹鱼摊。

于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加之“杀鱼弟”的父亲耐不住众人劝说,“杀鱼弟”重回学校接受教育,但因为“杀鱼弟”离开课堂太久,跟不上学习节奏。不久后,他又回来杀鱼。他的父母也许认为,现在学习也是为了以后能好好挣钱,还不如现在就卖鱼赚钱,就默认了“杀鱼弟”的行为。当攫取利益成为“杀鱼弟”父母的核心价值观时,这个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不受影响吗?

2013 年 10 月,有网友爆料,“杀鱼弟”遭父亲毒打,以致眼睛受伤,差点被摘除眼球。据悉,这不是他第一次被打骂……父亲的“棍棒教育”正体现了其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低,而对“杀鱼弟”使用暴力也势必会影响“杀鱼弟”的心理健康,造成冷漠、粗暴对待他人,这也不难推测为何“杀鱼弟”会有那样犀利的眼神!

当身处感情沙漠的“杀鱼弟”对父母亲情的渴望得不到充分满足,由此产生的愤懑之情继而发泄到“杀鱼”上,也让他的心变得越来越荒漠,眼神也愈发犀利和仇视,这种状态压垮了孩子的善良。随着年龄增长,“杀鱼弟”叛逆的青春期到来,没得到父母适当的关心和疏解,反而得到了粗暴对待。和父亲争吵之际,他便产生了喝药自杀的极端行为。好在医院抢救及时,人还是从死亡的边缘线被拉回来了。而为了给“杀鱼弟”治疗,这个家庭已经付出了 10 多万,下一笔开支不知去哪里筹措?

“杀鱼弟”的极端行为应该说人们最不应该采取的行为,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放弃生命是最无知和最可悲的事情。自杀在佛教看来是“阐提”之罪,持念佛号到嘴巴念破,南无阿弥陀佛也接引不了犯“阐提罪”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阐提罪子”若不知悔改,临终后受业力牵引要堕到地狱里受尽无穷之苦,这种苦难以言状,难以想象,总之苦不堪言。而杀生的果报他们也难逃其罪。根据因果不昧的定律:杀一条生命,果报成熟后就要偿还一条生命;杀十条生命,以后就偿还十条命。“杀鱼弟”和家人杀了多少条鱼?遍地都是。

造成这个家庭悲剧的根源是什么?没有正知正见的引导,没有真正明白真谛,缺乏对孩子善良和慈悲方面的教育。父母对金钱的极力追求,放弃孩子享受教育的权利,一切都服从利益,认为赚钱才是硬道理,于是孩子的教育、前途都显得不重要,我不得不说这是当下这个浮躁社会的悲哀。

我也反思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难道仅仅让孩子掌握生存的一技之长,或是为其准备一笔丰厚的家产?难道仅仅为孩子打下夯实的人脉关系,让他们左右逢源,混迹社会?难道仅仅让孩子获得安稳的生活,自由享乐?其实这一切都华而不实,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学习佛法,明白人生与宇宙的真谛,积极、坦然地面对人生。

恭闻了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我知道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佛法,能让众生了生脱死,脱离轮回苦海;第二重要的就是生命,有了生命才有希望,有未来的憧憬,失去了生命,再多的钱都毫无意义。

人生就是一场虚幻的假的不能再假的梦,无论我们贫穷或者富贵,几十年或百年后都逃不过一死。如何了生脱死,生死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仔细看一看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类似于“杀鱼弟”的父母在教育态度和方式上颠倒梦想,我只能一声叹息。但愿如来正法的光明能照到他们,让其从阴暗的心灵中走出来,沐浴佛恩,明白因果不昧的道理,弃恶从善,不误了暇满人身,不误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这是我们做父母的重大责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真圆法师答:求求师父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真圆法师答:求求师父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问:真圆大师您好!弟子来自辽宁省辽阳市,弟子在感情上有所困惑几乎崩溃,我与他相爱3年,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并不快乐很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为琐事吵架,争论不休,我一直都很较真对于事和物,他与我类似但他一直...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参加吃拜拜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参加吃拜拜

参加吃拜拜记得民国三十七年,笔者从大陆初来台湾,服务的地点是高雄。因与本省同胞很有缘份,认识了不少乡下人。农历的七月大拜拜快到了,接二连三的,有好几个村庄上的农友们,都来请我吃拜拜。当时尚不十分了解...

不以僵化的眼光看人看事

不以僵化的眼光看人看事

有一次,佛陀率弟子出外弘法。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 涉过小河后,佛陀等人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坐在那里歇息。佛陀拿出瓦钵,让阿...

三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三位高僧的惜福事迹

印光祖师惜福的事迹: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

阻碍解脱的十种业障究竟是那一些业障缠绕我们解脱不了呢?归纳起来,有下列十种:一、无惭: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惭愧,也就是儒家讲的无耻,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了不起,难得有一下自己觉得脸红,那个脸红是惭,还不是愧...

持松法师:长寿息风法

持松法师:长寿息风法

略述《长寿息风法》-持松法师普传超逸持松法师于1971年初曾著有《几种呼吸法》,未曾出版,但早在他的《师奘文集》文库中如《菩提心论纂注》、《摄大乘论义记》等撰述中都提到了呼吸方法,但因佛经中不谈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