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

生气是从嗔恨心发起的,生活中遇到忤逆的时候,遇到受伤害的时候,遇到受委屈的时候,就要生气。

人一旦生起气来,往往失去理性,对别人没有一点尊重,没有一些包容,只有尽量给人难堪,尽量批评别人。还有一种人,见到人家好、见到人家善、见到人家美,他也要生气,那是由于嫉妒心,由于不喜欢别人比自己好,所以生气。

嗔恨心、嫉妒心,都是要毁坏对方。每见到生气的人争论起来,都是各说各话,谁也不肯听对方讲话,只有自己大肆批评别人,而且愈说愈生气。

气,有新鲜的空气,有污浊的空气;生气当然不是新鲜的空气。生气的样子难看,生气的语言难听,生气的人就好像全身都散发出臭气、毒气、酸气、火气,令人不敢靠近。

有人说:宁可和讲理的人吵架,也不和好生气的人讲话。生气,不但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俗语说:气!气!气!气坏了自己没人替。

最容易生气的人,就是夫妻双方,因为有爱,爱得不同,爱得不对,也会生气。你看,夫妻一生气,常常就要掼碗盘,就会摔桌椅,其实碗盘、桌椅也没有对不起他,可他就是要用掼东西来出气。

人一到了生气的时候,什么不当的话语都说得出口,什么不好的旧帐也统统翻得出来。生气,就好像人家说的臭茅坑,臭味难闻,臭不可当。生气是破坏性的,就好像台风来时,不但树木花草受到蹂躏,就是人畜也会受到威胁。尤其生气的语言,不管旁边有什么人,都会受到风暴所波及。

其实,假如一个稍有修养的人,在生气的时候更要保持小声说话,保持平静微笑的样子,就能抗拒生气。要生气了,不要给人知道,找个适当的时候离开现场,到外面透一下空气;即使生气了,能慢半拍,等于唱歌,音乐的节奏你跟不上节拍,可能调门就不一样了。或者你真的有修养,想到忍!忍!忍!忍一口气,不就风平浪静了吗?

生气的人都认为自己有理,其实生气都没有理由,不生气的人才有道理可讲。生气的时候假如有勇气,到镜子前揽镜自照,看一看自己的模样,或者走到观音菩萨座前,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心中的一股闷气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生气是没有用的,当生气时,可以自问:我到人间来,就是为了生气的吗?当然不是,我是为欢喜而活着的!当慈悲心、欢喜心一生起,还有什么事看不惯而值得生气的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大德故事:千古楷模

禅宗大德故事:千古楷模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所谓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即是此意。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因为佛教一...

达真堪布:诵经念咒的时候少念了,或是多念了,会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吗?

达真堪布:诵经念咒的时候少念了,或是多念了,会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吗?

达真堪布:诵经念咒的时候少念了,或是多念了,会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吗? 问:在修法的仪轨中,有些经咒标明了要念一定的遍数,如:字母咒、缘起咒要各念三遍,如少念了,或是多念了,会有什么不如法的地方吗?...

陈大惠:不生气的好办法

陈大惠:不生气的好办法

脾气来!不生气的好办法!1.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世间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每天多念几遍,一切莫当真,否则吃亏上当就是你。2.有人对你发脾气,不要对立,不要反抗,不要生气;要忍...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善事太子入海求宝

善事太子入海求宝很久很久以前,南瞻部洲有一个国王,名叫勒那跋弥,意为宝铠。他统治的国家物产丰富,疆土辽阔,手下有五百个小国王,分别治理各地。在后宫,他还有五百个嫔妃侍女。美中不足的是,他虽已年过半百...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连接自己和世界的线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连接自己和世界的线

连接自己和世界的线从前有一个剑道场决定举办例行的新年宴会,规定门徒每人带一升酒来。等到大伙把粗瓷酒罐装来的酒全部倒进大锅里温热了一喝,嗨,居然全部是白水!"这么多人还差我一个?装水也不会露馅,一大锅...

五叶堂白茶禅修基地,不仅有好茶

五叶堂白茶禅修基地,不仅有好茶

福鼎白茶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茶友爱上了五叶堂老白茶。的确,五叶堂私家茶园地处海拔六百多米的高山,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地理优势孕育了品质上乘的白茶,近年来吸引不少茶友上山探访、洗涤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