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真境 了悟觉立 17 禅茶一抿千山绿

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你挣了多少钱,做了多大官,有了多少成就,而是在于你帮助了多少人。禅茶真境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圣博语录

我总觉得:在好茶的原产地品茶,是一种享受。不是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吗?那一方好山好水,也培育了一方的好茶。用这养了好茶树的水来沏茶,再看着这里的青山绿水,体会这里的风土人情,自是别有一番情调。最近,在湖北省黄梅县,我又一次加深了这种体会。

黄梅县在哪里?我过去知之甚少,原以为在安徽,因为黄梅戏在安徽!中国的戏剧,往往是以发源地冠名的,像河北梆子、秦腔、粤剧这次去了黄梅县,才知道湖北有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官方的命名称谓已有一千五六百年了。尽管历史上府省管辖有过变迁,这个踞于大别山余脉和长江之畔的县城,久有吴头楚尾,荆扬咽喉的美誉。渐入鄂皖的大别山,丘陵地势多了,山泉水好,地势高,雾气重,种出的云雾茶自然是上品,元明时就是供品。在茶山劳作的姑娘们,喜欢以民歌小调伴随劳作,发展成黄梅调。随着流民唱到山下,形成小戏,当地人称之为采茶戏,外地人因为这戏是黄梅人唱的,便称这为黄梅戏。后来,黄梅的邢绣娘及其弟子们把这个戏唱到安徽去了。安徽人也同样称之为黄梅戏。

黄梅有好茶,挪园青峰就是出名的好茶。黄梅还讲究喝禅茶。自古名寺出名茶,黄梅古寺多,茶也好。我国历来有无僧不茶的说法,陆羽的《茶经》中就有记载;刘禹锡还做了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的美句。禅茶成为茶道的一种,听说有一十八道茶艺,每道的命名都以禅佛取意,雅得很。我对佛事知道得更少,却一直认为,两千多年流传至今的宗教,是应当尊重的。但禅应做何解释,却不得要领。记得一次在西南的名刹中,向高僧请教,大师说得极为简约,就四个字:虚灵宁静,又补充一句:其实,就是悟,按施主自己的理解,求得真善美吧!这次对主人安排有品禅茶一项,我和朋友们都抱有很大兴趣。身在黄梅,才知道这里是中国禅宗的起源之处。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是中国禅宗初祖。而禅宗在中国转折发展,是四世祖道信和五世祖弘忍时期。两位大师就是在与庐山一江之隔的黄梅县建寺院传禅宗的。对黄梅不熟悉,对佛教不了解的人们,大多也知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著名偈语吧?这条偈语就是写在黄梅东山五祖寺的法门壁上的,后来被人称为慧能的得法偈,是1300年前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同时同地产生的呈师偈。我们一行人去老祖寺品禅茶。进寺之前,先到山里看古人修行的听泉洞,看摩崖石刻。尽管已是十月下旬,北京早已秋风扫叶,霜降百草了。可黄梅毕竟地处华中,要晚一个节气,回到正在修缮的老祖寺时,那弯弯的山路竟走得我们微微出汗了。法师请我们到一间空旷些的大殿,进殿就清爽爽的。僧人来进茶,茶汤淡淡的;抿了一口,也是清清淡淡的。我问了一声:是禅茶吗?僧人一笑,轻轻应了一个是字,又细声说:禅茶无定式,请施主自悟。随后眼光转向大殿门外,我也随着放眼看去。外面衬托着庙宇的,是起伏连绵的五莲山丘陵。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草木,间或有一片片不大的茶田,深秋的茶树比寻常草木要绿得多,像块块润玉镶嵌在绿毯之上。文友们要做诗撰联献给主人。本不善诗词的我,斗胆拟出上联:禅茶一抿千山绿思绪翩翩,想象那春到黄梅时,山山岭岭的泉水溪流,如同天公倾灌;丘陵湖畔的梅树,开满黄花,该是何等壮观?于是自对了一个下联:碧水百倾万树梅我也知为求工整,上联还是青茶为好,但取禅茶之意,也就不拘这许多了。也许这就是悟无定式吧?

回京以后,朋友来访,我取来黄梅的挪园青峰茶一同品赏。看那条形紧、细色泽青绿、白毫显量的青峰绿茶,到底是大别山的魂魄和禅宗古寺的灵气共同养育的上品;给他讲了黄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得到共鸣。相约来年春光好时,同去龙感湖畔,破额山麓,共赏那儿灿烂的黄梅花海,再伴着花海品禅茶,应当是又一种难得的享受吧。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因果在哪里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因果在哪里

因果在哪里因果究竟在那里呢!一饮一啄,无非因果。吃饭穿衣,一呼一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在你的生活日用之间。你见到因果了吗?从前有一个很爱面子、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的人,当别人辛勤劳动挣回几个血汉钱...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问:如何将生活当中的一切转为道用? 答:比如我们吃穿,我们可以吃好,可以穿好。吃也是为了更好地学修,穿也是为了庄严坛城,好好地去表法,更能够利益众生。 不...

达摩破相论

达摩破相论

达摩破相论 达摩破相论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意。有一天,阿阇世王在睡梦中见到他的父亲频婆娑罗王微笑着对他说道:阿阇世!我是你的父亲...


新陈代谢过程中,骨头转换周期较长,大概要7年至10年的时间。所以转食全素后,最快也要7年时间才可完全换骨,变成斋人。

  很多非素食者觉得,牛﹑羊﹑白兔仔等动物都是吃全素的,而且非常善良,没有人类那么复杂。所以经常取笑素食者斋口唔斋心,即是行为与思想不相称。什么素牛扒,素鸡,素鱼等,形状和名字与肉食类似,心中仍然记挂着肉类。

  牛羊食植物与素食者吃素,行为上似一样,但本质上是有重大分别。素食动物脑袋没有人类那么发达,聪明度比人类低,身体结构是天生吃植物的,如被迫吃有动物成份的食物,很容易出现疯牛症的情况,所以牛羊吃素是被动和没有选择的。

人类聪明度高。素食者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面前的选择,而决定选择一种他们认为适合的生活习惯,不会伤害其它人的自由,而又专重那些懂得与人类沟通的动物生命,屏弃一般人心目中的美食。这是人模拟动物高等的原因,可以运用选择的自由,掌握自己的命运。

  思想上的素食,简单来说就是不含暴力和爱好和平。思想的好与坏会影响很多方面,首先会影响自己,继而是外围的人。地位越高,影响就会越大。很简单,自己快乐,旁边的人也会感到快乐﹔自己觉得痛苦,外围的人也不会觉的好过﹔当自己愤怒,周围的人也会被吓怕,一个愤怒的大国总统,随时可以发动毁灭人类的战争。嘴巴的食素,只不过对个人身体健康有益而已。所以思想和行为都是素食者,才是真正的完全素食者。


  素牛扒、素鸡、素鱼等名字,都是一些符号而已。我们不要只看表面,最重要的是,假如这些食物都是素食,不会破坏原则,我们是可以放心食的。这些名称和形状都是商人弄出来的,方便那些刚刚开始食素的,因为他们多多少少还有以前的习惯,需要过渡期来适应,当然形状太似动物,感觉上亦都不会舒服。食素久了之后,心中哪里还有鸡﹑鸭﹑牛﹑羊的印象,名称已不是重要,主要作用是一个商品记号,反正什么东西都会有一个名字。

营养界曾经有测试人类年轻程度的标准。以年龄25岁的人来说,有增加或减少4岁的外观差异。亦即是说,样貌生得年青,25岁可以看来是21岁,生得苍老的,25岁看来是29岁。30岁的人增减8岁外观。45岁的增减12岁。55岁则增减14岁。60岁增减16岁,80岁则增减20岁。如果80岁保养得好看来会是60岁,反之会看来是100岁,差别真是很大。

  素食者如果身体健康正常,注意营养,心境开朗,运动适当。一般来说,外观上都会比实际年龄年青。当年纪大了,这个形象会越明显。

“吃素”真能让我们变得年轻漂亮吗?

胎里素是素食妈妈怀孕所生的素宝宝。如果出世后,继续吃素,身体里都没有动物食物成份,可算得上全身都是素。在印度,台湾盛行吃素的地方,有很多素宝宝。  香港只有少部分素食者是由出世开始食素。大部份最初不...

星云法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星云法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要有人需要佛法,我便不分是闹市或是深山,都发心前往传教。那时候,我一个月中,乘着平快火车,北至宜兰,南至凤山,南北往返的次数不计其数。虽然十几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