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无我

  无私无我

  般若之威德,能动二种人;无智者恐怖,有智者欢乐。

  《大智度论卷十八释初品中般若波罗蜜》

  此偈是说,般若能使两种人震撼:一是使得没有聪明的人恐怖,二是使得已有聪明的人欢乐。

  梵文般若的意思是无私无我的聪明。在没有聪明之前,不知般若是什么;有了聪明之后,没有自我、没有执著,因为警悟到外在的情况和内在的身心,都不是永恒的自我。不过在般若的聪明尚未从心中显现之时,即使在认知上能够接收无私的观念,却无从体会到无我的状态。甚至一听到般若是空,空等于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就会恐惧惊怖。因为既然无我,自己的身心究竟又是谁呢?可是对于已经有聪明者,认为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太好了,能够无牵无挂自由安闲,所以愿望协助那些无智的众生,在尚未断除烦恼之前应当断除烦恼,未得大聪明之前应当开辟聪明。是以要用各种观念、各种方法,赞助众生开启聪明,并且鼓励人人,总有一天会大彻大悟,显现出大智者的功能。

  然而,一般人害怕落空自我,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害怕在体验到无我之后,就会像一个好端端的人,忽然落空了记忆,不熟悉自己,当然也不熟悉亲人;没有了自我,当然也会落空本来属于自我的一切,那该是多么悲凉恐怖的事了!他们以为,假如没有了自我,比起失魂落魄的鬼魂加倍寂寞。我的学生中还有不少是这样的人,甚至随我打了几回禅七的人还有这种心态。一讲到无我,他们就说:不能没有自我,一旦没有自我之时不知会发生什么事。现在这个我已很习惯了,我有我的身体、情况、家庭、家当、事业等,有时虽有困扰,但还不认为有若干不好。假如没有了自我,其实不堪想象,可能我会发疯,也可能会变成一个植物人那样的行尸走肉了。

  事实上,无我的经验,是以无私的般若聪明,超越了主观客观,超越了时间空间,超越了相对绝对的自我中间,除了没有自私的立场,所有的一切都还照常。假如你是在家人,因为禅修而开了悟,那就是获得了般若波罗蜜多的无我聪明,因为没有削发,所以太太(师长教师)、孩子、事业等原有的一切,还得由你去照顾。所不合的是:开悟之前,是你的私有,所以被你在心理上占领;开悟之后,是属于大家所有,你已没有自我的私心,在心理上是尽慈悲关爱奉献的责任。这种心境是很难说明的,唯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当你欢乐地获得般若的聪明之时,自然就知道了。

  一般人也可以演习着用智者的概念来放下自我,特别是在被烦恼所苦的时刻,进修着暂时放下自我,也会有益于身心的健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

佛教故事: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

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闲聊时,小张说:现在的父母,都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每天把小孩送去上各种强化课程现在的孩子真幸运,如果以前我的爸妈懂得学前教育,不让我输在起跑点的话,我一定是个大人物。我笑说:不一...

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高僧推荐的十九部佛经 读诵的佛经,但视为了什么目的,再看能有多少时间。通常佛教徒们读诵的经典,不出《心经》、《普门品》、《阿弥陀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一部分有较多时间的人,可以...

其它法师:佛门无秘密(释清净)

其它法师:佛门无秘密(释清净)

佛门无秘密《净土》2012年第6期作者:释清净 前些年,社会上有个说法,叫“网络世界无秘密”,这句话点出了这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媒体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网络有如双面刃,其无与伦比的传播力及影响力,凸...

“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误区在哪里?—读怀让禅师与马祖道一故事有感

“磨砖成镜”与打坐成佛的误区在哪里?—读怀让禅师与马祖道一故事有感

许多修行人都喜欢参禅打坐,以为只要功夫下到了就可开悟乃至成圣、成佛。这种做法对吗?让我们看看这个流传甚广的禅门公案,或许你能从中领悟到修行的真谛。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年轻时曾受教于衡山怀让禅...

阿凡提的故事:别吃核桃了!

阿凡提的故事:别吃核桃了!

阿凡提的眼睛看不太清楚,众人劝他多吃核桃,并说核桃对视力有益。阿凡提便从干果市场买了一口袋核桃,边吃边往回走。突然,从前面走来一个小孩向他施了个礼。阿凡提非常喜欢这种有礼貌的孩子,便拿出一个核桃给了...

90后青年:向3600吨怪物宣战,要臭美,也要环保

90后青年:向3600吨怪物宣战,要臭美,也要环保

将厨余垃圾变成绝美旗袍,听上去像不像天方夜谭?但有一位香港90后青年Eric,却真的做到了。放弃考公的他,从垃圾堆里扒来剩菜,把“剩菜”穿在身上,一时轰动了香港。垃圾真的能神奇地转化为衣服?他到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