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出恶言

  勿出恶言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

  《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偈子中的士字,是指一般人士、通俗人士。言语用之欠妥,就如斧在口中,佛经里往往形容恶毒的言词为口出刀剑,凡是邪恶的、锐利的、讥讽的、刺激的、刻薄的、中伤的、得理不饶人的言语,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刀剑斧钺。

  许多人好逞口舌之能,享受如意直言之乐,然则有没有想过:一句话就能使人受伤一辈子,一句话就能使人丧失自信心,一句话就能断送一小我的前途有人说谎说得异常奇妙利落,结果使他人遭遇损失,甚至要人丧家失命。恶语毒言的力量其实太强了!

  恶言别名为妄言,是十恶中的大恶之一,有几种类别:第一,说谎、欺骗。第二,恶口、骂人。第三,搬弄长短。第四,无意义的、无聊的、指导人做坏事的话。这些罪行,不仅佛教徒要避免,通俗人也不能有,否则自招祸殃,也可能有人因你的言语而遭受损失灾害,于心何忍?再者,凡是尖酸刻薄、随口伤人的人,谁都邑畏惧他,因为人人都不愿望受到伤害。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假如多积一点口德,少造一点口过,其实是培福求福的大功德。常应用柔嫩语、关怀语、慈悲语,以欣赏的、赞叹的、安慰的、勉励的口吻对待人,双方皆得利益。当然,在需要的时刻以毒攻毒,用强有力的话才能惊醒梦中人,这是出于关爱心、慈悲心的做法。但必须斟酌自己的身份、地位、双方的关系,以及对方对你的信心够不敷深切,万勿随便应用,正如非高明的医生不能应用毒药治病是同一个事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滚滚红尘中,谁能耐得住寂寞,淡看风花雪月事?达人当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一个能够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

素食者如何避免气虚和体寒?

素食者如何避免气虚和体寒?

素食者约有七成左右体质偏寒、长期吃素,由于营养摄取容易失衡,体质往往偏虚,看到这些字句,除了惊耸,但真的了解其中的意义吗? 1首先先谈谈,气、血是什么? 气血是中医学的基础,是人...

佛教小故事:一与二

佛教小故事:一与二

  在中国佛教史上,道教的道士和佛教的出家法师,时常辩论、斗法。  有一个道士向法印禅师说道:“你们佛教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的道教,因佛教最高的境界是“一心”,是“一乘”,是“一真法界”,“一佛一如来...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为文劝世,得获功名

佛教故事:拒淫善报感应录:为文劝世,得获功名

为文劝世,得获功名李定,明朝嘉兴府人,有隐恶扬善的品性,凡是有人谈论男女隐私及淫秽之事,即严肃的劝戒他们。并为了使人明了妄论人事非,诋诲人名节,好谈淫秽等事的过错,特撰写一篇口孽劝戒文,用以训诫后学...

惨遭鬼踢,真心转境

惨遭鬼踢,真心转境

文/智行法师(一)惨遭鬼踢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六月火热的一天正午,我从植物园回来,碰到一位体貌端正的法师问路,便三言两语聊了几句,一时忘记问其法名。事隔半年他来双泉禅院常住,我请...

一个故事告诉你若何成为富人!

一个故事告诉你若何成为富人!

本文内容出自《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译文)佛在迦维罗卫国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路住在精舍的时刻。因为结夏安居已经停止,于是佛从禅室出来,和学生一同前往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两国之间有一棵大树,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