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法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经文】须菩提,于意何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生、众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译语】第二十五章示现化身实无所化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样呢?你们不要以为如来(我)会这样想:我应当度脱一切众生脱离苦海。须菩提,千万别这样想!为什么呢?因为实在没有众生是我如来所超度的。如果要是有众生是如来所度的,那么如来就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了。须菩提,如来有时说有我的原因,是为了度生的方便,顺应世俗的假设,并没有我的实在自性,所以说其实是没有我,但是那些不明佛理的凡夫众生,不了解我随俗假设有我的意思,辜妄认为有个真实的我存在,这是凡夫之人以为有我存在的错误思想。 [佛否定了自我,但又怕众生执着有个实性的凡夫,所以又解释说],须菩提,所谓凡夫者,[是不见实相的众生,烦恼未断,生死未获解脱,也是暂设的假名。假如他一旦得到解脱,就会成圣者,可见并无凡夫的实性能够得到],所以如来说没有什么凡夫,只是称其为凡夫。②

【注释】①如来现觉,诸法性空,生佛无二,本无众生与佛的差别,所以没有一个实在的众生为如来所度。既无我(如来),又无众生,何来当度众生的意念?关于如来广度众生的事迹,那是证入佛果的圣者,夙昔大悲愿力所致,不用起心动念,而是随机应缘进行化度的,不能以凡情推测如来有度生的意念。十七章所言: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是约不见有灭度的众生讲的,本章说实无众生如来度者,是约不见有能度的如来而言,这是二者的区别。

②凡夫。广义指六道众生,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所谓六凡。这里是指尚未悟证佛道,未能了脱生死的人道凡夫。他们的色身是五蕴假合所生,为因缘所生法,缘生性空,没有实体,因无实体,就不是永为凡夫,不得成圣。若以圣凡来说,平等空寂性中,既无圣亦无凡,所以说:是名凡夫。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

恭敬延寿的长者子恭敬顶礼获福无量佛陀时代,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年纪大约五、六岁,有一命相师为他看相,发现他很有福德,只可惜寿命太短,长者便带著儿子到外道六师的住所,希望为儿子求长寿,结果外道六师纷纷摇...

黄柏霖:同事带领双方父母旅游和睦家族

黄柏霖:同事带领双方父母旅游和睦家族

黄柏霖:同事带领双方父母旅游和睦家族 父母看子女长大成人,而且成家立业,这是人生一件非常令他欢喜安慰的事情,『不胜终身之喜』啊。可是没想到娶完媳妇以后,父母亲反而失去儿子的孝心了。这是第二个不孝的...

向学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一)

向学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向学法师】(一)

《观无量寿佛经》的观念法门编辑:向学法师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念佛是修持佛法的重要法门之一,随着佛教在汉地的传入和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行者,尤其弘扬弥陀净土的经典传入之后,经热衷于此法门...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

《百喻经卷下》56、索无物喻译文:早年有两小我同业,见有人拉著一车胡麻在高坡中上不去。这时拉车者对那两人说:「帮我推推车,走出这个高坡。」这两人说道:「给我们什么物呢?」拉车者道:「无物给你们。」这...

马丁·路德的故事

马丁·路德的故事

马丁路德坚决***罗马天主教会,发动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1483年他出生在德国的艾森斯莱市。他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曾一度攻读法律(显然是根据他父亲的建议),但是中途辍学,成为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1...

“粗茶淡饭”能长寿

“粗茶淡饭”能长寿

一碗饭、一盘营养丰富的菜肴、一杯粗茶就是健康一餐。 人们常说,吃“粗茶淡饭”有利于健康,但粗茶淡饭到底是什么?营养学研究显示,它并非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泛指各种粗粮和素食,而光吃这些食物也不等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