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

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认为我是常的,或者是断的,则属于边执见。

我见又有分别和俱生之分。分别的我见较易断除,俱生的我见则很难清除。见道,主要断除的是见惑。唯识宗谈到,八地才舍弃阿赖耶,而非初地所能舍弃的。说明初地虽已断见惑,但俱生烦恼还在起作用。

《道次第》中,将我见视为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导致我贪、我嗔、我痴、我慢等。了解烦恼的种种表现,对修行很有帮助,从而有的放矢地对治这些凡夫心。如能结合《俱舍论》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烦恼过患及生起次第,因为《道次第》的不少思想皆源于此。

在烦恼的生起次第中,关于无明和坏聚见(我见)的作用有两种不同说法,或认为是各别,或认为是一体。无明,是“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又因为不明真相,故产生我执这一错误认识。那么,无明和我执究竟是一还是二呢?

唯识典籍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比喻是,将绳子误当做蛇。因为没有看清,所以将绳子当做是蛇,以此说明凡夫因未看清五蕴色身,故当做是“我”。看不清事实真相,是无明的作用;把它当做是我,是我执的作用。所以,无明和我执可以理解为是一,也可以理解为是二。

我执,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而缘起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包括每个起心动念,包括内在身心和外在世界,其中既无我,亦无我所。经常作如是观,就能淡化并逐步瓦解我执。我执是一种意识作用,或执著色身是我,或执著想法是我。其实,这纯粹是人们赋予其上的错觉。而这种“我”的感觉,是凡夫根深蒂固的惯性。任何一个念头产生时,背后都有这个“我”在作用:我喜欢、我讨厌、我要、我不要等等,几乎是不假思索的。

我们要修行、解脱,就必须摆脱这一错觉。如果随此惯性摆布,苦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所有烦恼皆因我执、我所执生起,这种执著不仅在于意识层面,更深深埋藏于潜意识中。但第七识(末那识)本身不会修行,必须从第六识(意识)建立正确寻思及智慧观照,也就是观察修。观察修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发现量的观照。随着观照力量的不断增强,第七识也将随第六识的转化而转化。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不计较的人生,天更广,路更宽

不计较的人生,天更广,路更宽

朱自清在《匆匆》一文里写到:“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是的,人生短短数十载,昼夜交替,四季轮回;这一刻的时...

报恩与感恩

报恩与感恩

报恩与感恩从前的社会是大家庭的形态,人们谈起孝道,总是理所当然;现在的社会流行小家庭,儿女长大了就各自嫁娶,总是留着老人在家。很难再听到孝顺父母是应该的,听到的都是长大娶妻搬出去是应该的、父母老了无...

愚人守门

愚人守门

有一天,一位员外要出远门。临走时, 交代仆人阿福:「你要好好看门啊,别让我们的驴子、绳子甚么的,被偷走了!」阿福说:「您放心好了,交给我就没问题了!」 员外走后,阿福一个人觉得很无聊。忽然,屋外传来...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年青比丘的故事

佛教故事:觉性的故事:年青比丘的故事

年青比丘的故事佛陀时期,在舍卫城里有位年青的比丘去找他的舅舅一起生活,他的这位舅舅是个长老比丘。住了不久,年青的比丘便生起了还俗的念头。这一天,他正在服侍着长老比丘,内心想着:还俗后,我就卖掉衣物买...

天地八阳神咒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

天地八阳神咒经天地八阳神咒经唐三藏法师 义净 奉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

成峰法师: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成峰法师: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母亲来寺院,给我带了一只手提箱。这已是第二只了,或许她感觉到我是个爱跑动的僧人,多个箱子迟早用的上。听说我生病,她要给我钱,我坚持不要,她一定要给,我不好拒绝。给她安排住下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