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

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

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我所。认为我是常的,或者是断的,则属于边执见。

我见又有分别和俱生之分。分别的我见较易断除,俱生的我见则很难清除。见道,主要断除的是见惑。唯识宗谈到,八地才舍弃阿赖耶,而非初地所能舍弃的。说明初地虽已断见惑,但俱生烦恼还在起作用。

《道次第》中,将我见视为一切烦恼的根本,由此导致我贪、我嗔、我痴、我慢等。了解烦恼的种种表现,对修行很有帮助,从而有的放矢地对治这些凡夫心。如能结合《俱舍论》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烦恼过患及生起次第,因为《道次第》的不少思想皆源于此。

在烦恼的生起次第中,关于无明和坏聚见(我见)的作用有两种不同说法,或认为是各别,或认为是一体。无明,是“于事理等法无所明了,障覆真性”。又因为不明真相,故产生我执这一错误认识。那么,无明和我执究竟是一还是二呢?

唯识典籍中,经常运用的一个比喻是,将绳子误当做蛇。因为没有看清,所以将绳子当做是蛇,以此说明凡夫因未看清五蕴色身,故当做是“我”。看不清事实真相,是无明的作用;把它当做是我,是我执的作用。所以,无明和我执可以理解为是一,也可以理解为是二。

我执,是一切烦恼生起的根本。而缘起法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包括每个起心动念,包括内在身心和外在世界,其中既无我,亦无我所。经常作如是观,就能淡化并逐步瓦解我执。我执是一种意识作用,或执著色身是我,或执著想法是我。其实,这纯粹是人们赋予其上的错觉。而这种“我”的感觉,是凡夫根深蒂固的惯性。任何一个念头产生时,背后都有这个“我”在作用:我喜欢、我讨厌、我要、我不要等等,几乎是不假思索的。

我们要修行、解脱,就必须摆脱这一错觉。如果随此惯性摆布,苦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所有烦恼皆因我执、我所执生起,这种执著不仅在于意识层面,更深深埋藏于潜意识中。但第七识(末那识)本身不会修行,必须从第六识(意识)建立正确寻思及智慧观照,也就是观察修。观察修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发现量的观照。随着观照力量的不断增强,第七识也将随第六识的转化而转化。

2007年10月修订版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密宗三身法所指代的其实就是佛众的功德

密宗三身法所指代的其实就是佛众的功德

对佛法和佛理有所修习的人想必都清楚,在佛教《严华经》当中有将众佛之相分为十种佛身,虽然每一种佛身所代表的领域和功德以及神通都不相同,但是每一种佛身都有无敌之大神通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并不是每个宗派...

三摩竭经

三摩竭经

三摩竭经 吴天竺沙门竺律炎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五百菩萨俱。帝王人民及诸天龙鬼神无复央数。尔时有难国王名分陂檀。不信佛法但好外道。日于宫中饭诸尼揵万余人。难国王常喜贡...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今日正月二十四,三尸神上天奏事言罪行,消业除障最佳时机!请各位要重视,一定要及时化解冤亲债主,超度堕胎婴灵,还清累世情债、命债、钱债,才能躲过天神...

陈大惠:你会吃饭吗?你会睡觉吗

陈大惠:你会吃饭吗?你会睡觉吗

隋唐时期的佛教建筑情况,佛教的沿袭是有原因的!公元581年隋代建立, 589年完成南北方统一, 结束了中国自3世纪初至6世纪末3个世纪的分裂与动荡。之后的37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时期,隋代文、炀...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净土法门法语:结缘非常非常重要

1 阿弥陀佛给我们说明念佛的利益,念佛人的好处、念佛人无比殊胜的成就,第十八愿、第十九愿是因,修因;第二十愿是果报,修因证果。发愿念佛,发愿是第十九愿,念佛是第十八愿。2 你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极乐...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无论是学修普贤的十大愿王,还是学修诸佛菩萨的行愿,就是为了往生,为了面见阿弥陀佛。往生的愿望很重要,是不是真心想往生,真心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脚踩两只船,一个是此岸,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