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光法师:体光老和尚 开示十三

开示十三

佛在世有六师外道,各说各的高尚,他们观察佛这些弟子,像舍利弗、迦叶那些大阿罗汉,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剃除须发,穿粪扫衣,他们一看也佩服,也有点嫉妒,说:翟昙沙门他的弟子啊,确实有修行,修行是修行,要想跟我们这个法来比啊,那还是不行。就是汝道没有我道真。这外道的头就教育他的弟子说:翟昙沙门的弟子确实很有道,他不是一天吃一顿饭吗?我们要超过他,我们不要吃饭!这是饥饿外道。佛这些弟子穿粪扫衣,外道说了:翟昙沙门的弟子放不下,还要穿粪扫衣,我们不要穿衣服,在那山里边树林里呆着!这叫裸体外道。佛的弟子都是剃除须发,外道他说:翟昙沙门还不是究竟法呀,他把头发剃了还会长。就叫他的弟子把头发一根一根拔了,这叫拔发外道,这都是执著。

外道苦行是有啊,他都是执著心,他外表学的很好,还要超过你,实际佛教剃除须发的目的他不知道。虚云老和尚给人剃发不是说了吗:金刀剃除娘生发,脱去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佛最初成道在华严会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若能破除妄想执著,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无不现前,佛法高尚就高尚在这里。外道以苦行为得道,苦身劳体,不吃不穿,以为这是道,明明白白我们这个身体,到一定时间他就会死,这些外道还指望着要修带肉神仙,永远不死,你指望这个身体想怎么样呢?

佛在世时,波斯匿王的母亲死了,他很悲痛,他想求佛叫母亲活过来,愿意舍国不做皇帝。佛看他这个执著心哪,就跟他说:不要说你的母亲了,诸佛与缘觉,声闻弟子众,尚舍无常身,何况诸凡夫!就是诸佛菩萨、声闻弟子现这个身,也都是有形有相,皆如幻化,身体本来无常,就是了生死也不是在这个身上不死,不知道嘛,就执著,执著在这个身上能够怎么怎么样。(尚不完整)

我以前也碰到过好多这个道那个道,我以前跟这个道人很喜欢在一起,南岳山有个道人,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他去住了好多天,他是河北人,跟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是同学,这个人我看哪,他还有点神通,在***的时候,他跑到老家躲起来了,放牛放了十多年,宗教恢复,他又回到南岳山,还是南岳道教协会的会长。在云居山他跟我说了好多话,他那么大年纪了,还经常在那儿练武,杀心不断,精通老庄周易。我说:你呀,虽然是这么好的知识,多少年的修行,你所做的这一切都还属于生灭法,你想以生灭心,来测度如来不生不灭境,那是不行的,你多看看我们佛教的《楞严经》就明白了。我说这个话,他心里对我很喜欢,以后给我来过几封信,现在这个道人已经羽化了。

那就是说,他们这些人,都算是苦身劳体呀!他们的目的,都是想在这个身体上得点受用,或是多活几年,或是不生病,或是长生不老。我们佛教啊,这明心见性之后那人,生命等于虚空,这个虚空就是千年万年它还是那个样子,阿弥陀佛叫无量寿,他的寿限无量,我们学的是这个,那就是肯定的来说,佛教胜于他们。

古代像孔子、老子他们这些人都明白佛法呀,他不是不明白,孔子在世,有个人叫商太宰,他问孔子:儒释道三教哪一个教高些?孔子这样说:这个儒教跟道教他是顺天行道,他恭敬于天,这诸佛设教,诸天奉行礼拜,你说哪个高?玉皇大帝就是佛的弟子,见到佛要磕头礼拜,你看典章上说,这青原山禅宗的祖师,玉皇大帝每天要向青原山这里拜三拜。

佛教到中国来,尤其是禅宗达摩一过来,有一班上根利智的人,一闻到禅宗,当下就解脱,跟佛在世时一样,像六祖闻到《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明心见性,这就是正法久住。我们这些人哪,虽然是自己很聪明,也很有文化,出家十年八年,他那功夫还是不会用,也不知道这个功夫怎么用,因为他太聪明了,这聪明还被聪明误啊!

我以前在幼年的时候,跟高旻寺的老修行经常打交道,可那时候我没在高旻寺住,他说起来呀,都是执著心,禅堂里住几年,他以为懂得一点规矩,太执著了!佛教的目的就是破执显真,虽然你禅堂的规矩很熟,熟是熟啊,这个规矩可不是修行,只能帮助修行,大众在一起免得大闲岔,要说见解受益更不是。

现在到这个时候了,一代不如一代了,我们不管他时代怎么样,你就修行就是了,你用什么功就好好的用,不管什么法门,你要抓住一个不放,把自己的功夫当成正事,要时时刻刻在这儿用功,行住坐卧、二六时中,烦恼妄想入不进,只有功夫在,用功要这样用功,不这样用功,另外还有个什么办法呢?催板!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任红尘滚滚,只管吃茶去

任红尘滚滚,只管吃茶去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津润喉,是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怡情雅兴,是茶;万事卢胡吃茶去,无心自在,是茶。吃茶去!再忙的日子,也能在茶里品出清闲。再难的时光,也能从茶里品出欢愉。二十不悔,你说吃茶去,便携了瓜...

禅宗思想 救人先救己 有着深刻的意义

禅宗思想 救人先救己 有着深刻的意义

禅宗是佛教几大宗派之一,其教义礼法讲究的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并且对其信奉者有着极高的人文主义要求。而关于禅宗思想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禅宗弟子悟道的方法。说是在某处山间古刹,小...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

无间等篇 三、四圣谛、八正道 3-2《八正道》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受,无常,有为,心所缘生。何等为三?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白佛:「世尊!有...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百万英镑的忠告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百万英镑的忠告

弗兰西斯霍勒是沙特王宫的一名外籍家庭教师,主要任务是陪七位小公主阅读英文童话,每年的收入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40倍。不过,她被解聘了。在重返剑桥读书的那天,有二百多名记者云集在圣凯瑟琳学院门口打探内幕...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经常会听到一些学佛的朋友说;自己念佛念咒怎么没有感应啊,怎么不灵啊等等。如果仅仅是为了求感应念佛,就是一种妄念了,很多大师给我们讲了,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自己...

道教养生 四季调养法教你养出好身体

道教养生 四季调养法教你养出好身体

四时也就是春夏秋冬四季,道教讲究天人合一,人想要得永生,就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春夏秋冬四季,具有自己的特点,人是不可能改变它们来顺应自己的,因此只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去适应它们。道教养生之四季调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