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海上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三十五讲

第三十五讲 十月九日

【狮子贤义疏】:

此下是修道住位中不退还灭之相也。理事分别,未能摄持所有甚深差别,不具慧心故。欲令实慧出生,是令此修道之差别者也。

颂云 修道指甚深 甚深空性等 甚深无增益 及损灭边离

如是颂云:於空性等中无色,空性之中於他之色等业用亦非是(有)。如其位次,空性等中於其增益及损减之边业用远离。彼如是等是谓甚深,是於此空性等中之甚深性及俱有故,是修道之甚深也。此中殊胜差别教示,於中殊胜差别之根本修行者。

颂云 决择生支分 於见修二道 思度复思度 思决彼修道

如是颂云者:获得与心思修为发业之般若体(三慧体),三昧之加行真实(道行),与随行发业出生之般若住位如次(刹那此等果),是决定开发悟解之三支分。须决定见(体也),观察义理再再作意(道行也)及比度(如理)决定了知其体者(果也),是修道随流润生之道也。此中行相契入云何?

颂云 此常相续故 小中大诸品 小中大等别 说有九种相

如是颂云:诸菩萨之烦恼者,行相分别也。以此出生无明暗昧随增尤甚。或作明显小时清楚,小时者,言大清明之刹那也。此中所作之喻取相分别者,大及中及小,此处各各大中小之分别有异之故。若是对治,小中大等,亦各各如彼小中大之分别差异故。若此者,胜义空性之相,种种清净之门,乃至取相分别对治区分作业,如数於欲界等九地体之行相九上,相续发生出离故,是所谓修道也。

於彼母经,及彼作业之行相,各各自在能作者,彼之福德无数不可称量无不完全出生。以此说故,行相分别非是极多,然如其行相九者,於中碎嘴子云何?

颂云 教说无数等 正义(真)所不忍 世俗悲等流 亦能仁所允

如是颂云:无数不可称量、无不完全、教言所说之自性等者,依胜义修道说,所说之相是具义纯一,回遮多所合集观待生过之异性。自性分别所作非忍许也。依俗谛者,说法之自性,任其如何说,而所指示彼体,恰合出生诸果,出生大乘义味,详细指明无缘大悲,如其自性与法界之因,共相成就,与如来所说诸多应合,决定非是转变也。

依空性之相性修行,综合蕴等出生之所为不有,非是,应破除故。虽少有功德而非真实之能作也。想像所生劣慧之面目,须要者,接受之。

颂云 实体不可名 损益不相应 修所作之道 何舍何可得

如是颂所云:法性之自性者,许即道之真实。自性不可得。即彼正真之性。若有他性、及二性、及俱非性之说,皆不可得。於蕴体修行究竟所作无有故。非随顺品,是对治体。如其次第相联与生起,皆不相应。此中修行所作之道,不随顺品之自性者,无论何物行相净不净者,任何所有,获得能作之性少许亦无,若随顺须要,即非真实也。是者

颂云 菩提如如状 能成所欲事 菩提真如相 此亦彼相成

如是所作云何?若是如其中间差别无有,此中真如菩提乐欲亦无,智慧主宰性之法身等亦无,彼自性大觉之主宰者之状是何?调伏所作诸士夫之福德与智慧随行共同义理俱有差别显现之发心者之门,乃至现欲之义事能作,如彼修行刻刻垢污离弃之门,於现前所为之道。真如性相复与彼世俗之现法所许之义能作所作也。胜义者,平等饶益,申说遮全之理是彼时之加行也,是故无咎。若如是者,而与世俗正义之能作非相应也。谓思想弃舍不迎取之。

【清凉记】:

次明修道不退转相。初修道指甚深等七颂,释大乘修道之相。初一颂明大乘修道是证空性离增益损减二边之见。

决择生支分等是修道方法。见道修道前后对照起闻思修。此大乘修道有九品,功德从小中小先作,过失从大中大先断。经说九品修,皆能生无数无量福德果,非胜义所许。若依世俗,佛说彼福德是无缘大悲等流果也。

五蕴皆空,纤毫不留,破诸宗有自性。今屑虽贵,著眼成翳,白云黑云,皆是障弊金链铁链,皆是系缚。真谛一法不立,俗谛一法不舍。或谓必有实体可得,方可修可断。虽有得不可有得心。修行是刹那相续熏成种子,虽非实有,而不可无。持戒皆是与习气反背,没有我执,方有增上戒。没有法空见,与我执相违时便不能度过,故学戒必同时学般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宣化上人:你自己放自己的生,那是“真放生”

宣化上人:你自己放自己的生,那是“真放生”

放生在佛法里  是占很重要的地位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放生,在美国人看见,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为什么要放生呢?我告诉你们,放生,就令众生得到自由,不在笼里边圈着了。我们为的把我们这个慈悲心让它长大起...

茶道之中也能悟出治国大道

茶道之中也能悟出治国大道

相传在战国末期有韩国闵王征战沙场,杀生无数。在大事已经成为定局之后,闵王也开始忏悔自己之前杀伐掳掠所造下的罪孽,从而信奉佛教。而古史记载,当时的闵王为了展示自己的虔诚,甚至有过剃度两万人的行为举止。...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达真堪布: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这是什么果报? 问:今生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容易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经常一小会就走神了,请问这样的果报是种了什么因。做哪些事情,或者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 答:1、这...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

家猫与流浪猫的友谊家里有两只猫,都是女的。女猫甲是捡来的,闺密在电话里可怜兮兮地说:它跟着我呀,一直跟着你收养它好不好?它特别懂事。虎斑纹小猫,白围脖,白手套。我低头看看脚边的女猫乙,它抖着一身老虎...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桌子上的掌印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桌子上的掌印

桌子上的掌印这段时间,来天明寺的已经不仅仅是单个香客了,也有个旅游社组团来我们寺里,经常负责带团来我们寺的是一位姓王的导游小姐。王导游口才很好,每一尊佛像前都会停上很久,细心的给香客解释佛的前世今生...

佛学的真面目:45:解悟空性很重要

佛学的真面目:45:解悟空性很重要

45:解悟空性很重要所谓证悟空性者已是开悟了的大德了,可见学佛之人一下子就能证得空性的人并不多。对于般若空性,许多时候我们只能是望文解义,尽量保持正确的知见,用以观照我们的生活和修行,使之勿要产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