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与魔

佛与魔

谁都有可能成为佛或者魔。心怀善念,乐意去做善事,行善积德,你就会越来越像佛;心怀恶念,贪欲过盛,为了享乐不择手段,坏事做尽,你就会成为魔鬼!

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他的脑子里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的样子,所以他根本就没法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寺院朝拜,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和尚,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画家,于是他就去找那个和尚,向他许诺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做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轰动了当地。画家说:那是我画过的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给我做模特的那个和尚,让人看一眼就会被认为他就是佛。他身上那种清明安详的气质,可以感动每一个人。画家最后给了那位和尚很多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因为这幅画,人们不再称他为画家,而是称他为画圣。

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着手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访过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外貌凶狠的人,但依然没有一个令他满意的。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画家高兴极了,在现实中找一个令人感觉像魔鬼的人实在是太难了!

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在他面前失声痛哭地说道:为什么你上次画佛的时候找的是我,现在画魔鬼的时候找的还是我啊?是你把我从佛变成了魔鬼!

画家说:这怎么可能?我画佛时找的模特,是一个气质非凡的和尚,而你看起来就是一个纯粹的魔鬼形象,怎么会是同一个人呢?那个人悲伤地说:自从我得到了你给我的那笔钱后,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挥霍生命。

到后来没有钱了,但我的欲望却已经一发不可控制了,于是我就去抢别人的钱,还杀了人,只要能搞到钱,什么坏事我都去做了,结果就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画家听完他的话,感慨万分,他惊叹人性在欲望面前转变得是如此之快,而人性又是如此的脆弱,诱惑的力量却是如此的强大。这个人由佛到魔的转变,确实完完全全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啊。于是,他把画笔扔了,从此再也不作画了。到现在为止,魔鬼的画也没有一幅是让人满意的。

谁都有可能成为佛或者魔。心怀善念,乐意去做善事,行善积德,你就会越来越像佛;心怀恶念,贪欲过盛,为了享乐不择手段,坏事做尽,你就会成为魔鬼!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七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五十七回

第五十七回连环梦──真正的度苦法器雁儿的修行是进步了。此时他的心一直想着雁群、小燕、咪咪、鸦子兄弟,还有外头无数的众生。小鸦劝他沉住气,一股作气修到底,说大师还有许多功夫是他未学会的。他也深信这点,...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广行法师:佛会生气吗_佛陀对罗睺罗尊者生气的故事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广行法师:佛会生气吗_佛陀对罗睺罗尊者生气的故事

佛还会生气吗?这是肯定的。佛是会生气的,但是佛的生气那不是嗔恨心,它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爱护之情。这就好比是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生气的时候,不是嗔恨心,是父母对我们的爱护之情。比如,罗睺罗尊者小的时候说谎...

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五十)

百喻经-、医治脊偻喻(五十)

医治脊偻喻 原文譬如有人,卒患脊偻,请医疗治。医以酥涂,上下着板,用力痛压,不觉双目一时并出。世间愚人亦复如是,为修福故,治生估贩,作诸非法,其事虽成,利不补害。将来之世,入于地狱,喻双目出。译文...

文殊菩萨的考验

文殊菩萨的考验

从前有一个国王,名为萨恕擅。这个国王心地善良,怜悯贫穷孤寡之人,经常对人们周济和布施,只要他们有所需求,国王都尽量满足他们,因此国王的善名远扬,超越了国界,而且传到了上天的众神耳中。 文殊菩萨得知人...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去喝茶,下午见演道师。荣君居士高兴答应了。那一天(2011年)是个周六,一块儿三个居士喝茶谈佛。荣君居士是修地藏经的专家,在庐山东林寺受了菩萨戒。他说起有个寺院打戒七,当听到有“打戒七”那一刻,他心里很震撼。我听荣君居士说到戒七时,也是很震撼。

    我们都很赞叹“戒七”修法。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律,也就是个“众生道”,所作所为,跟凡夫的行持和心念没有什么两样。在世间行菩萨道,如果没有戒定功夫,就很容易被外境所转。反过来,如果不在世间行菩萨道,而把自己局限于某个清闲空间,单纯把戒守住了,最多是个半仙人,甚或是一个闲人,于世间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行菩萨道不是一件容易事。身处世间,做世间事,而又始终保持清净,的确需要很深的戒功。打戒七的初衷,就是要练就这般功夫。

    七天为一个修行过程,犹如七天一个治疗疗程。这是“克期取证”的良法,在佛门广泛运用。常听到的,常看到的,有佛七、禅七、地藏七。七天之内,放生念佛,叫打佛七;七天之内参禅打坐,叫打禅七;七天之内,忏悔读经,叫打地藏七。七天之内,克期,克定时间段,精神境界达到一个特殊的境界,取个证,证得一个菩提层次。

    那么打戒七又是怎样的情形呢?我和荣君居士都没有参加过戒七,只能猜想说个一二。七天之内,一直读菩萨戒经,参戒体。期间,可能类似般舟行,不睡觉,不说闲话,一直读戒经,参戒体。就像抗拒睡魔一样,抗拒各种魔障。种下戒的金刚种子。脱胎换骨,戒体入,色体出,完全换个人了,戒七的功效也算有了。

    打戒七是一种手段,类似短期的出家,也类似一定时段守八关斋戒。因此,不要指望一个或几个“戒七”就能把累劫的习气打掉。打戒七(佛七、禅七等都如是)固然有其特殊功效,但不会一劳永逸。持戒有两个方面,诸恶莫作,是持戒;众善奉行,是持戒。如果总是看别人不顺眼,言语、行为伤害到别人,就不是持戒行为。把佛法的戒条都弄清楚了,还只是学戒,学了之后,一点点慢慢受持。自己持戒,是一个修行过程,需要慢慢来;持戒过程,是一条智慧的道路,不可机械蛮干。大乘菩萨以“利他”为戒律最高境界。

    虚云和尚说:修行以戒为本,戒是出生死的护身符。禅宗、教宗、净土宗三家,及一切法门,都以戒为先。但戒定慧三法不能偏废,要三法圆融,才得无碍。持戒若不明开遮,不通大小乘,不识因时制宜,种种妙用,死死守戒,固执不精,成为错路修行。三学圆明,才得上上戒品。

    广钦老和尚说:有戒约束,才不易犯错。戒是戒内(自己),不是戒外(别人),当我们起了坏念头时,就应拿戒律来制止——以戒为师。戒是戒自己,求忏悔即是戒。戒也不要太执着,否则本是守戒,结果反被戒回去了。戒不生烦恼,不和人起冲突。

    持戒修行,不论难易,不论效果大小,如果有条件,有机缘能尝试打戒七,一定于戒定慧修行有裨益。打戒七相当于强化培训班,人有佛性的一面,也有贱骨头的一面,这恰恰是强化班的理论依据。星云大师说,学佛修行,实际上是跟自己的战争。战争要讲究战略战术,战争有时很残酷。佛七、禅七、戒七,真正打用起来,也是很残酷的。有很多人打佛七时,念阿弥陀佛念了阿字就睡着了,猛醒过来,念到弥时就做梦了,念了一天一夜就脚肿了,当然战争结束,自己就胜利了。(2011年8月2日)

听说有“打戒七”的那一刻很是震撼

    常在北京灵光寺喝茶,绕塔念佛,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北京的荣君居士,有次托我带他去灵光寺见演道法师。演道法师护持佛牙舍利30余年,为很多人敬仰。我约好通知荣君居士,建议上午...

皈依诚发心,解脱的彼岸就在修行的前方

皈依诚发心,解脱的彼岸就在修行的前方

2017 年 5 月,因缘和合下我去到了一个佛堂,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佛陀说法圆融无碍,我被深深吸引了,想要探寻人生真谛的答案。由于工作时间受限,我去佛堂的机会并不多。但幸运的时机降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