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对境面前心平气和?

面临一切境遇,无论顺与逆,好与坏,善与恶,皆泰然视之为修行的对境,视之为成就的助缘,将一切对境转为道用,即是恒时欢喜。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到呢?只有依佛法,依智慧、依觉悟的人才可以做得到。

 

转化一切对境为道用,视之为美善,观其为成就的助缘,当遭人谩骂时,当遭人殴打时,当被人欺骗时,当被人伤害时,统统转为道用,当做修行、成就的助缘和对境,内心如如不动——不离觉性——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而绝非表面平静内心别扭。

 

有的人稍微懂一点因果,害怕造业而勉强憋着,第一次还行,第二次也行,第三次就爆发了,彻底完了。真正做到内心如如不动确实有点难,虽也可以强忍,但还是不究竟。

 

那么如何做到心甘情愿地接受,心平气和地面对?也许有些人心里想“这是不可能的事,谁能做到啊……”,以觉悟,以智慧完全能够做到。

 

佛和凡夫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此,对于佛来说,无论身处何种对境,始终保持心甘情愿、心平气和的状态,内心如如不动、了了分明。而凡夫的言行与心念,相形之下不啻云泥之别。在外在显现上,在吃喝拉撒上,佛与凡夫没有什么区别,即便是佛,也是以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的,因此,在示现上、在表面上,佛与人别无二致。否则,怎么度化人啊!虽然表面一样,但是内心的境界天差地别,尤其遇到对境时的表现堪称天壤之别。

 

凡夫就是自寻烦恼,自找痛苦,自我束缚,自己把自己关在了笼子里,佛不会犯这种错误,不会做这种愚蠢之事。佛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如《普贤行愿品》所赞:“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其内心不会被染污,无论在何种对境中都是平静泰然的,无论在地狱还是在天堂,无论在浊世还是在净土,他的觉性、他的光明都是不减不增的。

 

  日常生活中,对境肯定多,尤其是不好的对境更层出不穷。有没有学佛,有没有修行,有没有变化,可以在对境中衡量。当真正战胜了逆境时,还要进一步战胜顺境。如果在顺境中内心也能够如如不动,不落陷阱,你就彻底就胜利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 长春高三美术集训价格希望大家多读书的原因是希望你们能尽快摆脱我党从小的教育灌输给大家在思想上带来的毒害,学会独立思考,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等等。文科生多学学理科知识,理科...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只有让自己变的更强大,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

人的潜能无限,但安于现状就会逐步被淘汰。有句话说的好:“只有让你自己变的更强大,你才更具价值和人生高度”记得还在读“大三”时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活动上认识了一位在外企做高管的学姐,聊了几句深感亲...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的故事

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的故事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漂流到了一座荒岛上。迫于生计,他们决定分工协作:亚洲人负责打猎、捕鱼并烹饪成食物;美国人占据了沙滩,他负责吃饭并将剩下的残羹冷炙分给亚洲人。当亚洲人...

圣旭法师:不为淫、贪欲之恶所困惑,自然获其福德!

圣旭法师:不为淫、贪欲之恶所困惑,自然获其福德!

南无阿弥陀佛!诸位同修,大家好!今天继续跟大家一起学习《无量寿经》五大恶,五大善。第三个大恶讲到:我们众生都是相应寄生在天地之间。也就是说:一切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人们经常讲:人生不过百年。也就是说,...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改前非时发愿要修行

历经生死劫方识人间苦,痛改前非时发愿要修行

作为一名医生,如果没有自己亲身经历这次生死考验, 估计我永远无法认知病人是如何与病魔死神做斗争的。在医院工作三十多年的日日夜夜里,我看多了无数家庭、病人的生死离别,心肠因此被淬炼的坚强抑或麻木?忍耐...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三集)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三集)

钟茂森: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第三集) 尊敬的各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今天早晨我们的师父上人要带贵宾到汤池中心去参观,因此早上的课程师父让末学来代一下,还是来探讨「华严科学宇宙观」。今天下午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