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言行

改善言行

诗曰:

仇其离谤圣贤人,屡谏无听反倍瞋;

捷感恶疮头至足,即时堕狱苦难陈。

车匿是陪伴悉达多(佛陀的俗名)王子离开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侍者,当悉达多王子究竟证悟,成为佛陀时,车匿也出家为比库。但尽管身为比库,他却因为自认与佛陀的关系密切而非常顽强、憍慢。他经常说:「佛陀出离世间、出家修行时,只有我一人随侍在旁。但现在,舍利弗和大目犍连(出生为婆罗门)却说他们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权指导我们!」

当佛陀纠正他的行为时,他保持缄默,事后却仍然毁谤、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连两人。佛陀因此几次劝诫他:「车匿!舍利弗和大目犍连两人都是卓越的比库,并且善待你,你应该亲近他们,并友善对待他们!」

虽然佛陀多次劝诫,车匿仍我行我素,继续诟病、毁谤舍利弗与大目犍连。佛陀说车匿无法立即改过,但等到佛陀入灭后,他就会知所变化。

佛陀入灭的前一夜,唤阿难到床边来,并告诉阿难在他入灭后,默摈车匿,也就是说所有的比库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请他参与任何事。

佛陀入灭后,车匿领教到其他比库对他的态度后,深切后悔过去错误的言行举止,因此向僧伽认错和致歉。从此以后,他改变言行,并且在禅修时遵照他们的指导,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嗔心生起时,如何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嗔心生起时,如何转为道用-

达真堪布:嗔心生起时,如何转为道用? 问:嗔心生起时,如何转为道用? 答:显宗里讲,生起嗔恨心时立即发慈无量心来对治,密宗里尤其是大圆满法里讲,观察嗔恨心的来源、归处、本体,这时来源、归处、本体都...

星云法师:懒惰之害

星云法师:懒惰之害

有一个寓言说:有一家人都很懒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妈妈做,妈妈也懒惰不做,就叫儿女做,儿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没有办法,只好用尾巴扫地,用身体抹桌椅,甚至用嘴衔水管来浇花草。有一天,来了一...

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经验谈:从吃素看到希望

一位糖尿病患者的经验谈:从吃素看到希望

亲眼目睹了奶奶那之前勉强维持生命的过程:不计其数的医生、胰岛素注射、各类药片,还要忍受糖尿病并发症的折磨。对她来说,与其不得不再忍受一天糖尿病的折磨,也许死亡是更好的选择。我站在厨房里和奶奶通...

宣化上人:我们能修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

宣化上人:我们能修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

修念佛法门  这是释迦牟尼佛最高兴的一件事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现在我们讲这个净土法门。念佛,这叫净土法门。净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那个国土。这个净土法门没有人明白,也没有人懂,所以在佛的弟子...

远凡法师:明心见性

远凡法师: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禅宗说: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你连自己的心都不明白,你会见性吗?因此,真正的修行人是很注重打坐的,其主要的原因就是要让他的心静下来,有了“静”的基础,他才能看着念,而且,算是不打坐,他也是时时刻...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大鲵的智慧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大鲵的智慧

大鲵的智慧有一种鱼,能够捉到天上飞的鸟,它生在巴西的丛林中,属于大鲵的一个变种。大鲵是一种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喜食蚯蚓、鱼虾、青蛙和各种水生昆虫,它是怎样捉到天上的飞鸟的呢?2009年7月,巴西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