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六和敬”是指什么?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略述如下:

一、身和同住:

在行为上,不侵犯人,就是相处的和乐。僧团大众,同作佛事,必须做到身业清净,讲求和谐快乐,彼此互相帮助、尊重、包容;遇有疾病,相互照顾,平等共居,和合共住。

二、口和无诤:

在言语上,和谐无诤,就是语言的亲切。僧团大众,共同信佛、赞法、敬僧,必须做到语业清净,说话恳切,言语柔和,和平共处。

三、意和同悦:

在精神上,志同道合,就是心意的开展。僧团大众,同一信心,共同追求佛法真理,必须做到意业清净。日常生活中,不违不犯,不比较人我得失,不计较是非利害,心意的和悦才是当下的净土。

四、戒和同修:

在法制上,人人平等,就是法制的平等。僧团大众受持戒法,进退有节,仪礼有据,行住坐卧之中,威仪庄严。

五、见和同解:

在思想上,建立共识,就是思想的统一。僧团大众对于出世圣道,能如理通达,舍去分别执著,彼此见解一致,达成共识,此乃共同成就之前提。

六、利和同均:

在经济上,均衡分配,就是经济的均衡。僧团大众,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大家受用均等。

六和敬之中,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和合的表现。身业的实践,如法共住;语业的谈吐,和雅高尚;意业的动念,清净无染。和乐清净的僧团,便是正法久住的基础,因此,经典中以破和合僧与弑父、弑母、弑阿罗汉、出佛身血,同为“五逆重罪”。

“僧”是佛法的住持者,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他们的生活与常人无异,但以耕耘心田为要务,耕耘自己的心田,也耕耘众生的心田,更做众生的福田。出家法师也称为“开发心灵能源的工程师”。佛陀教示人人皆有佛性,僧团奉行佛陀的教法,以绍隆佛种、教化众生为己任;因为有僧团住世弘化,因而得以“续佛慧命”,因此,僧团就是佛陀的真身。

僧团因为奉行“六和敬”,因此能和乐清净。广义而言,一个家庭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美满安详;一个团体只要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发挥团体的力量;一个社会若能奉行佛法,共同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就一个安和乐利的社会;一个国家若能奉行佛法,行持六和敬,就能和合无诤,成为一个富强康乐之邦。

当初佛陀成立僧团,标举六和敬,以思想、法制、经济、语言、身行、心意为民主平等的原则,树立了佛法的平等风范,无疑是一帖止诤的良药,因此,“六和”不仅是建立僧团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的根本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高僧大德能代替众生受苦吗?

达真堪布:高僧大德能代替众生受苦吗?

达真堪布:高僧大德能代替众生受苦吗? 佛在经中说:每个人造的业,果报一定会由自己来承担,谁都不能代替,但是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一些公案里讲,说很多高僧大德代替众生受苦,这样是不是就推翻了谁造业...

素瓜仔鸡

素瓜仔鸡

材料:罐头花瓜、素鸡、姜片、乾香菇作法:1、素鸡先炸过,让表面紧实,煮起来会更有口感,慢慢的炸到表面都酥硬的程度,如果不想起油锅也可以找现成的材料取代2、油捞起后,用锅内残余的油爆香香菇,这次用乾香...

心的画家

心的画家

  心的画家  心如工画师,画各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六十华严经卷十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此偈是说,我们的心,就像一个异常高明的画家,能够极其细腻地画出身心活动的一切现象,甚至于我...

为什么大蒜、葱、韭菜等都属荤类食物呢?

为什么大蒜、葱、韭菜等都属荤类食物呢?

所谓素食,不仅仅是不吃肉而已,而且连葱、洋葱、韭菜、大蒜和蒜头等蔬菜也不吃。为什么呢?《首楞严经》里有这么一段经文:‘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地,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

对鬼神的态度(转载)

对鬼神的态度(转载)

一般讲,鬼神分开讲是很多的,有地上的神,包括土地公、城隍神、山神,这些有被玉皇大帝封过的,叫玉封。还有一些,被人间的皇帝封过的,好比妈祖、关公、临水夫人,还有玄武大帝这些神明都被多次封过,那神格上比...

戒邪淫故事:破戒邪淫的罪报

戒邪淫故事:破戒邪淫的罪报

破戒邪淫的罪报无悲心地狱的附近,是俱火浆地狱,此地有一座火浆形成的大山,周长一千逾缮那,山峰直冲天空,山上长着很多用燃烧的武器组成的树林。以牛头大狱卒为首的十万狱卒,将那些因命运而来到此地的暴风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