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果农 修行佛法但没有结果 只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这些小事。但是果农这样的修行方法却一直都没有帮助他达成目的,后来有一次果农拉着禅师进行谈话,将自己的疑惑问与禅师,禅师只回答他说,让果农别颠倒了因果关系

果农因没有经过禅坐、持戒、学法的历练,所以慧根并没有进行开拓,对于禅师所讲并没有什么所悟所得。后来禅师还是给了果农提示,他询问果农说,一般果园的果子都是什么时候结果,所结之果收成如何?果农因为常常的经历,所以对此对答如流。后来禅师又提问果农说,如果将一颗繁茂的果树砍下只为了摘果,是属于什么样的行为。

果农突然哈哈大笑,说这种行为是傻子行为。因为不仅当树木倒下的时候可能会压坏果子,并且果树也再也不能结果了。果农回答完禅师的问题之后,发现禅师在没有了下文,反倒是微笑的一直凝视着自己。瞬间有所顿悟,原来这就是禅师一直以来想要自己明白的因果关系的颠倒换置了。

果树的茎根已被砍断,怎能再植活呢?是啊,只想得到神通的果子,却不要能生长果子的持戒、布施的根本,确实是颠倒了本末因果关系,就想是想要果子却砍断大树一样,一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神通变化好比树的枝末,持戒、布施好比树的根本。没有树的根本,怎么会有树的枝末?从那以后,果农便开始了诚心礼佛,再也不逃避持戒、修禅、学法等等佛学当中的必要过程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印良法师: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

浅议佛学十二缘起之触支触,所谓【缘六处有触】之触,在十二缘起说中,虽说触只缘六处,但事实上,触即是根、境、识三者之接触。故在一般的认识说,于前所述【缘根境生识】之后说【三事(者)和合触】,遂将触作为...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生气就是在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时候,有些人对身边的一些琐碎小事看不顺眼,就会气不打一处来,而且还气得特别厉害。甚至我们会因为生气而大哭一场,或者会喝酒来解闷,又或者用疯狂购物来排解抑郁。殊不知,...

禅宗大德故事:圣僧的故事

禅宗大德故事:圣僧的故事

圣僧的故事这不管是谁,造了罪就要堕落,后来咸丰皇帝的母亲死了,给儿子托梦,说:我为了生你,血气冲了天地,要堕落。咸丰皇帝就请宫里一百个喇嘛和尚,一百个道士天天念经,因为这些喇嘛和尚吃荤哪,念了好多天...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魂受牛苦,悔过消业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江西省德兴县婺源这地方,有一个人跟随大众去朝拜九华山,看见大殿的墙壁上贴着「戒杀耕牛图」。 他颇不以为然,嘲笑地说:「我却不能不吃牛肉……。」...

念佛贵在专

念佛贵在专

清代有一位圆融大师,字竺峰,俗姓姚,湖州清德人氏。年至二十,发心出家,薙染于杭州石屋巅烟霞寺,旋于昭庆律寺受具足戒,止持作犯,严守无缺。而笃好礼念,以往生净土,为其一生决定志愿。从不住持寺院,一则恒...

舍一得万:回向的故事

舍一得万:回向的故事

回向功德予人,不但不会损耗福德,而是会像一盏灯点万盏灯,功德转增百千万倍。 佛说:舍一得万 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会“得” 。有一次,佛陀在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时,地藏菩萨从座中站起,跪在地上恭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