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僵化的眼光看人看事

有一次,佛陀率弟子出外弘法。当他们行进到一条小河边时,与一支庞大的商队相遇了。商队众多的大象将原本清澈的小河搅得浑浊不堪。

涉过小河后,佛陀等人进入了一片茂密的丛林,坐在那里歇息。佛陀拿出瓦钵,让阿难去小河里取水解渴。

阿难疑惑地说:“河水已经浑浊,不能饮用了。”

佛陀问:“你走到小河边了吗?”

“没有!但是,刚才我们明明看见象队把水搅混了。”

“刚才是现在吗?”佛陀含笑又问。

阿难闻言心动,拿着钵盂,向河边走去。令他惊诧万分的是,刚刚还浑浊不堪的小河,已经恢复了原来的清澈。

阿难取水回来后,佛陀开示说:“流动的河水,就像众生的心性,虽然可能暂时被污染,但是,保持灵动,恢复清静,就能得到净化,回到本来面目。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像这河水,能由清变浊、由浊变清。

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用灵明不昧的心,去感知变化,把握它的变化。这样才能契入宇宙的真谛。”

人都是天生的批评家,各有各的认知和看法。同样的人或事,仅仅因为视角不同,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世界到底怎么样,人们总是由自己的眼光和感知来决定。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所有的人和事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中,彼时他态度不好,也许此时他正为自己的言行忏悔。看人看事不要成思维定势,不要用僵化的眼光,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很好地欣赏他人,扔下那些嫉妒,抛掉仇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生活过的轻松一些,让世界变的更和谐美满一些!反之,则会陷入被孤立和厌弃的境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代圣僧悟明长老 圆寂坐缸永留全身舍利

一代圣僧悟明长老 圆寂坐缸永留全身舍利

悟明长老法相曾亲历并见证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请佛陀从虚空降下真精甘露的显宗精神领袖,102岁高龄的台湾中国佛教会前理事长悟明长老,2011年7月19日观音成道日在海明寺圆寂。当天海明寺正在举行观音佛七...

索达吉堪布:通过网络等渠道发现了上师的一些不如法行为,该

索达吉堪布:通过网络等渠道发现了上师的一些不如法行为,该

索达吉堪布:通过网络等渠道发现了上师的一些不如法行为,该 索达吉堪布:通过网络等渠道发现了上师的一些不如法行为,该怎么做?问:有的居士在皈依上师后,通过网络等渠道发现了上师的一些不如法行为,碰到这样...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6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6节:第十章 学海无涯,自胜为疆(3)

也许,玄奘已经感觉到了仅凭他的力量和那烂陀寺也难改变佛教在印度的命运;也许,他的本意只是学习,但是现在,他觉得自己不能坐视那些珍贵的佛典因为印度佛教的衰落而流失散落。玄奘相信,一切事皆有因果循环,人...

八国九地素食大厨 角逐素食界食神 (含视频)

八国九地素食大厨 角逐素食界食神 (含视频)

第八届「菩提金厨奖」素食厨艺大赛,日前在台北花博展开,总计有八十多位来自各地与各界的厨师菁英参赛;在国际组竞赛方面,入围总决赛者有来自八国九地的二十八位厨师参赛,以行动力挺台湾的美食王国地位。而素食...

熟读挽回婚姻的名言不如付出行动挽回

熟读挽回婚姻的名言不如付出行动挽回

在挽回婚姻的同时,其实付出行动是最佳的做法,很多人只是去读了不少的挽回婚姻的名言,但是道理懂得不少,却什么也不去做,这样是不能让自己的婚姻得到挽回的,想让自己的婚姻被挽回就必须付出行动让自己真正挽回...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追逐快乐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追逐快乐

春天到了,风和日丽。万物展新,鲜花绽放,俊鸟啁啾,一派生机盎然的蓬勃景象。绚丽的阳光下,一群花花绿绿的小鸟儿,在,在枝头上,悠闲地散步,在花丛中,尽情地嬉戏。一个小女孩,神情专注地蹲在一丛泛绿的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