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圆法师答:求求师父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问:真圆大师您好!弟子来自辽宁省辽阳市,弟子在感情上有所困惑几乎崩溃,我与他相爱3年,我们很相爱但是我们并不快乐很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为琐事吵架,争论不休,我一直都很较真对于事和物,他与我类似但他一直忍让我现在我已经开始为他改变,放下了自己的位置,用心来关爱他,他却依然沉默,我们工作不在一起,尽管如此我还会打电话问候关心,哪怕去见他短暂的几分钟。我怕他真的不爱我了怕他真的会爱上别人,对于我来说他很重要,我去求他的原谅他拒绝了但是他的泪让我增加了自责,刚刚我的一个亲人去和他谈关于我们的矛盾,这几天我在为他改变为我们发自内心的祈祷!求求师傅告诉弟子该怎么继续走下去?、

阿弥陀佛!

答:人生本来就是为解决生死问题而不可能不痛苦的既漫长又短暂的过程,因为生老病死、爱恨缠缚、名利金钱纠结等而使这个过程更复杂曲折漫长,因为当我们还没有明白的时候生命已经到了尽头所以又是如此短暂。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不能使我们很好地面对这一切问题,那么一生只有痛苦、煎熬、挫折,直到生命的尽头依然不得暂歇,从而为生命的下次循环种下继续纠结不清的因。今天我们遭遇的一切就是生命前次循环中我们的身口意所作业之结果。修行就是要不断开发我们本具的智慧,用智慧的思维和方式解决我们所面临的一切困难和烦恼,如果没有智慧,任谁也不可能从痛苦中、从挫折中、从疾病中、从错误中回归到理性的、正常的轨道。修行的智慧是将前次生命循环中种下的不良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使得今生变得顺遂畅达,进而为出离轮回铺平道路。

当我们遭受痛苦时,绝大多数人只会考虑环境、他人有多少问题而很少思考自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因为我们前次的轮回为今天的境遇种下了前因。在佛家为什么要修忍辱?,因为一切屈辱痛苦不是无因的,换言之一切有情没有错误,错误的只有自己,既然是自己的的错误所以就必须承受,表面看来似乎这是阿Q精神,其实不然,忍辱使我们自性的混沌变得清楚有序,使我们本具智慧逐渐显现,使我们烦躁不安的心境得到安谧。

佛教的修行乃菩萨行,菩萨行以利益众生为目的,所以众生无错,错在菩萨。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还会抱怨?我们还会自我?我们还会纠缠在名利爱恨的痛苦中?(顾问团:真圆法师作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杀猪公比赛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杀猪公比赛

杀猪公比赛后来在台湾正式出了家,整整以四年的时间,行脚修持,走遍全省,对于台湾民间拜拜的情形,更为了解。有很多地方,一个乡区,或者一个镇市,有妈祖庙、观音庙、关公庙、王爷庙、天公庙,或城隍土地等鬼神...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达真堪布问:怎样才能修出一个平稳的心态?是不是从四外加行开始反复闻法就行了?还要打坐吗?答:闻思修,先是听闻,然后思维,最后还得去修。打坐有观修和静修,我们现在...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天堂里没有垃圾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天堂里没有垃圾

天堂里没有垃圾我至今仍不知道她怎么称呼。甚至连姓什么也不知道。可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呢?当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去了另一个世界时。姓对于她,已没有了意义。她是我们家楼前收拾垃圾的一位年老的妇人。老妇人看...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孝感动天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

觉海文集:心不执求

觉海文集:心不执求

过去有一位无果禅师住在山林之中,一心参禅。二十余年来,都是由一对母女护持供养。由于这位禅师长久以来,一直未能明心见性,深怕信施难消,所以就打算要离开去寻师访道,希望能明白生死大事。这对护法的母女知道...

《佛说阿弥陀经》解释

《佛说阿弥陀经》解释

《佛说阿弥陀经》解释“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佛是大觉者,所有一切都觉悟了,涓滴的迷惑也没有。佛有三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佛具足说,叫佛陀耶。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大圆镜智、妙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