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广法师:谈谈《般若心经》修法

来谈谈《般若心经》的修法。《般若心经》要如何修呢?我只从两个 重点:观和自在来切入。

1、 《般若心经》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呢?在观。能观便能自在 ,能自在便是菩萨。菩萨要度化众生,自己岂能不自在呢?所以,自在对一个发心做菩萨的人,是很重要的。 那么,要如何观呢?就是按照《心经》经文所说的去观: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 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 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 道,无智亦无得........。 就是如是观。 观是什么意思?不必说的那么深。对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就 是观想、思维,分析、推理。例如:对上述《心经》经文不懂的话, 要怎样呢?当然要去思想它的含意,找相关资料来阅读,分析它的道 理为什么是这样?........观对大多数人来说,就是这样。 等到对身心五蕴的虚妄、不实、空如,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才有可 能进入较微细的内心观照。 观的大意如上。

2、 再来谈自在。 要如何才能自在呢?很简单,只要自已在,就能自在 。凡夫所以不能自在,就是自己常常不在。身体坐在这里 ,心却跑到别处去了;吃饭的时候,心却不在吃饭;走路的时候,心也不在走路中........。如此,怎能自在呢?自己都不在了──心跑掉了、胡思乱想去了,想来一大堆的事情,串起一大堆的是非人我,怎能不烦恼? 所以,要自在,必须自己常在。心与身合,身在哪心就在哪,心与身合一,不要身心分裂。如此,自己常在,自然就常自在了。 因此,古代有位禅师在用功时,常唤自己说:主人翁,你在吗? 然后自己回答:在!我在。清醒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秋季养生六大宝典

秋季养生六大宝典

结缘师兄生活中、修行中遇到困惑,可添加悟正微信(cklm7025)咨询,感恩师兄,能够陪伴各位师兄在学佛路上一同前行是悟正的荣幸。秋季养生的六大饮食宝典 秋季,从炎夏向寒冬过渡的季节,是人们抵抗...

分手后挽回前男友实际办法有什么

分手后挽回前男友实际办法有什么

很多女生认为男生总是在得到自己之后就不珍惜自己了。很多男生总是在追到女友不久后就提出分手,让女孩伤心欲绝。但是,分手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排除渣男的请况,情侣之间分手一般都是双方都有错。而很多女生在挽...

传印法师:《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二

传印法师:《净土决疑论》讲记 十二

《净土决疑论》讲记(十二)释印光造论 释传印讲记(2)答释①释有禅有净土【论文】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

开仁法师:《成佛之道讲义》科判索引

开仁法师:《成佛之道讲义》科判索引

《成佛之道讲义》科判索引释开仁.2008/10/5《成佛之道》〈第一章、皈敬三宝〉甲一、抉择信仰(页6)乙一、寻求依怙有海无边际,世间多忧苦,流转起还没,何处是依怙。乙二、抉择依怙(页7)丙一、世乐...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九卷

慧远大师: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九卷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九卷隋净影寺沙门释慧远述下次广上佛境不思。境谓涅槃。随化示灭实德常存。实德虽存妙寂离相故曰不思。斯德难彰。今寄化灭趣入以显。欲使众生学佛舍相趣入其中。于中有四。一寄灭处显真涅槃。二...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8)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8)

黄念祖:无量寿经讲座(28) 无量寿经讲座28(法藏因地第四) 所以也就是要明自本性,达自本性,这里我们也看到,你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坚勇求正觉是什么?是自觉,因此我们说为了普度众生,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