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禅宗故事里有一件很有名的公案说:

百丈怀海大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回头,将师鼻一,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五灯会元》卷三)

这一段故事,正好说明六祖意思。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所知见。禅宗祖师只许你有此“知见”,不许你有此“所知见”,而即住着在此“所知见”上。知见了一群野鸭飞过,不许说是一群野鸭飞过,也不许想有一群野鸭飞过。此是一种纯粹知见,非“无知见”与“不知见”,即此是“佛知见”。此是心本体,亦即是佛性。

禅宗要你“明心见性”,是明如此般的心,见如此般的性。今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此是前念生。野鸭飞过,我心也不存,此是后念灭。此念灭了,才能生别念,此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

现在是要你“前念不生,后念不灭”。你看见一群野鸭飞过,只此一见,便成一相。但你不再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离一切相”。明白到这里,即易明白得明一切法而无念、无相、无住、无着的真境界与真体段。

再言之,你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慧”,你不再说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定”。否则你此一刻看见一群野鸭飞过,野鸭是飞过了,而仍在你念里存着,你心里老存着此一群野鸭飞过,会阻碍你下一念之新生。

所以要受马祖鼻子。因你如是般随外迁流,失了“定”,亦将失了“慧”。六祖的“即心即佛”义,大体是如此。

所以说“烦恼是菩提”。你若偏要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但飞哪里去了呢?此问题即要成烦恼。所以只让你有知见,却不要在知见上着相、生念。见一群野鸭飞过,无所谓,那即是菩提了。

烦恼与菩提,同是此一知见,同是此一心,所异在有相与无相,着与不着。所以六祖最先在黄梅东禅寺作偈题壁即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由品》)

——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6」“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七佛圣号?南無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南無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南無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南無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

第七十二节 反穿衣、倒踏鞋,观音老母屠夫至山,各处遍访寻求,想见一见活观世音菩萨,可是跑遍了全山各寺院岩洞,也没有看见哪里有活观世音菩萨,真是大失所望,心有怨意。菩萨知他是一个忤逆不孝的恶屠夫,所幸...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

1993年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然而15年过去了,生物多样性却形势危殆。目前全球物种正以空前的速度灭绝,已达到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并且绝大部分的灭绝是由人类行为所造成。...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伪智慧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伪智慧

伪智慧一个商人和两个学徒,赶着一只骆驼到外地去做买卖,骆驼背上载着许多上等的丝绸。不巧在半途中,骆驼突然死了,后来,商人就把骆驼的皮剥下,然后吩咐学徒说:「你们要好好地看着骆驼皮,我去去就来。」交待...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四十回 钩金鳌解除苦难 归南海结束全书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四十回 钩金鳌解除苦难 归南海结束全书

第四十回 钩金鳌解除苦难 归南海结束全书话说菩萨自从解救吴璋毒蛇咬足之厄,便一路云游到粤海之滨,见此地蛮夷杂处,风俗远非苏杭等地可此,故尘劫也较为深重。蛮烟岚嶂,固然毒厉,最近海中还出了一件怪物,为...

除恐灾患经一卷

除恐灾患经一卷

除恐灾患经一卷 [第394部第42册一卷] 第0394部~除恐灾患经一卷 姚秦三藏法师释圣坚 除恐灾患经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说上妙法。尔时维耶离国。厉气疫疾。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