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禅宗故事里有一件很有名的公案说:

百丈怀海大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回头,将师鼻一,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五灯会元》卷三)

这一段故事,正好说明六祖意思。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所知见。禅宗祖师只许你有此“知见”,不许你有此“所知见”,而即住着在此“所知见”上。知见了一群野鸭飞过,不许说是一群野鸭飞过,也不许想有一群野鸭飞过。此是一种纯粹知见,非“无知见”与“不知见”,即此是“佛知见”。此是心本体,亦即是佛性。

禅宗要你“明心见性”,是明如此般的心,见如此般的性。今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此是前念生。野鸭飞过,我心也不存,此是后念灭。此念灭了,才能生别念,此所谓“无所住而生其心”。

现在是要你“前念不生,后念不灭”。你看见一群野鸭飞过,只此一见,便成一相。但你不再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离一切相”。明白到这里,即易明白得明一切法而无念、无相、无住、无着的真境界与真体段。

再言之,你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慧”,你不再说看见一群野鸭飞过是“定”。否则你此一刻看见一群野鸭飞过,野鸭是飞过了,而仍在你念里存着,你心里老存着此一群野鸭飞过,会阻碍你下一念之新生。

所以要受马祖鼻子。因你如是般随外迁流,失了“定”,亦将失了“慧”。六祖的“即心即佛”义,大体是如此。

所以说“烦恼是菩提”。你若偏要说我看见一群野鸭飞过,但飞哪里去了呢?此问题即要成烦恼。所以只让你有知见,却不要在知见上着相、生念。见一群野鸭飞过,无所谓,那即是菩提了。

烦恼与菩提,同是此一知见,同是此一心,所异在有相与无相,着与不着。所以六祖最先在黄梅东禅寺作偈题壁即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由品》)

——钱穆先生《中国思想史》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诚敬的信念

诚敬的信念

诚敬的信念某一个时候,佛在一村落里,那个村落的东庄与南庄隔着一条河,东庄约有五百户人家,庄内的众生常造诸恶业,没机会听闻佛法,每天总是在吃喝玩乐、安逸懈怠中度过。佛陀怜悯众生,因此行化到东庄欲度化他...

素食的功德利益

素食的功德利益

素食的功德利益 我们老祖先说过:一日吃斋,天下杀生无我份。你今天吃斋,今天全世界杀生就与你没关系。像联网一样,你的电脑没有连接到杀生的网里。老祖先又说:吃他一口肉,欠他万万千。你虽然吃的是一口肉,...

怎么挽回破碎的婚姻才是恰当的做法

怎么挽回破碎的婚姻才是恰当的做法

怎么挽回破碎的婚姻才是最为恰当的做法呢?这一个问题困扰了非常多的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的困难,想要挽回破碎的婚姻,很大的程度上,你需要弄清楚两个人之间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并且要弄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二十载光阴假修行,得遇佛法开示走出不杀生的误区

二十载光阴假修行,得遇佛法开示走出不杀生的误区

妈妈虽然学佛多年,但依然没弄懂不杀生是什么意思。不是自己杀的就叫不杀生?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等“四害”也属于不杀范围?直到有一天,她恭闻到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才知道自己在一个误区里整整走了...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难遭难遇《增一阿含经》一六○经 白话: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人出现世间为一般人难以得遇。一种是懂得佛法,能讲说佛法的人; 另一种是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的人。所以,比丘! 你...

时间都去哪了?它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

时间都去哪了?它像流星划过夜空一样短暂

儿时的我,总觉得时间漫长,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少年的我,在未来的憧憬与梦幻中翱翔,不在意时光流淌;青年的我,在学业和工作中摸爬滚打,偶感时光短暂;中年的我,在事业和家庭中苦苦挣扎,饱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