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因果报应的秘密01

我们人的这一生,为什么变成男的,变成女的,每个人身体、遭遇、环境又各人都不同?这是前面多生多世的果报来的,种子生现行。过去多生累劫,我们所作所为,善、恶、无记这三种业力,形成种子,因缘成熟时,种子会变成现行。这一生成什么样子,一生的命运、遭遇、思想、情绪、习惯,就是种子变成现在的行为、现象。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加上第六意识累积,又变成阿赖耶识里未来生命的种子,所以“现行”又生“种子”……因果是这样来的。这其中,很多因素都是因缘所生的,因果太复杂了,最精密的计算机也算不清。

这个中间有个问题,佛说“无主宰,非自然”,没有什么阎王、上帝、菩萨、佛做你的主宰;你的生命,完全是看你自己因缘成熟,业报如何。这里面的重点是三世因果。所以佛有一个最重要的吩咐,这个三世因果,就是你的心理行为和你平常作人做事,过去到现在无数生的行为,累积起来的,这是个动力。拿现在的话讲,也不是唯物,也不是唯心,但也包括唯物唯心力量在内,这个叫做业力。前面说过,“造业”包括善、恶、无记三种业。无记业是中性的,有时候记忆里没有,不要认为记忆里没有就真没有,有的,存在的,都会报应的。

所以学佛为什么要学戒定慧?有个基本的原则,有一个偈语大家注意:“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假使经百劫”,不管你过去生,多少时间,百千万亿年,“所作业不亡”,你所做的行为没有亡,没有消失,“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我们所做的行为,在物理世界也好,精神世界也好,一切做过的事都有记录的。譬如,我们年轻时,所遭遇的最痛苦的事情,最喜欢的事情,永远不会忘,就算平常不去想它,但在下意识里都存在的。这就是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没有忘失过,永远存在,所以这个叫“一切有”,不是“一切空”。因缘会遇时,就受这个果报,生死是这样来的。

佛学还有个偈子:“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事,今生作者是”。

“欲知前生事”,你问自己前生是个什么人,做了些什么事,“今生受者是”,他说你这一生观察自己的行为遭遇,就晓得自己前生或多少生前做了些什么,才有今生这样的果报,以果看到过去的因。

“欲知来生事”,你想知道来生或后几生怎么样?也很容易,“今生作者是”,看你这一生做了些什么。你欺骗了人,来生一定受欺骗;你杀了人,来生你一定还这个命债。一切一切,爱情也好,什么也好,都有因果。

上面这两个偈子,就说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整理自《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瞋恚是什么意思?

瞋恚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忿怒怨恨。瞋 : 瞋 chēn 睁大眼睛瞪人:瞋目叱之。同“嗔”。恚 : 恚 huì(四声) 恨,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愤。怒恚。《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杀 佗...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把自己一分为二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把自己一分为二

把自己一分为二旁观自己?不照镜子,不读史书,不麻烦朋友,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是痴迷不悟,无知加固执的当局者,另一个是大彻大悟,目光如电的旁观者,置身局外,从旁观察,袖手旁观,冷眼旁观。似打量别人一样...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只履西归

佛教故事:少林故事:只履西归

只履西归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在嵩山五乳峰山洞中面壁九年,取得正果后把法衣、法器和四卷《椤伽经》传给他的弟子慧可以,之后就离开少林寺,开始他回归西天天竺的行程。一天,达摩走到千圣寺,夜宿禅堂,当夜身得重...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26】药师禅:人一生中,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开始,就不要停止,只要不停止,就会有成功。温馨提示:心质鸡汤,坚...

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 原来其思想如此的宏伟

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 原来其思想如此的宏伟

《地藏经》是佛门三部孝经之一,佛法的基础为孝道,生而为人的基础就是孝亲,孝亲的扩大就是普度众生。那么地藏经的精华思想是什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了解地藏经的精华思想之前,我们先大概来了解一...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1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31节:第五章 不抛弃,不放弃!(2)

千里之资,一朝斯罄。行走沙漠,水比食物更重要,水就是生命,没有水,就等于断送了生机。现在,玄奘不但迷了路,找不到野马泉补充水源,又损失了仅有的一些水,他会怎么办?玄奘依然没有荒乱,也没有嚎啕大哭责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