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师:第一次闭关随笔 生命随笔

生命随笔

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论我们如何的自以为是,爱恨情仇,互相咒骂打斗,终归是大海的寂静。当放下了“我”的狭隘观念时,当下即是无量时空的宇宙,无始无终,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无内无外,无大无小,无美无丑……本来如是,清净不可思议!

时时处处保持感恩宽恕的心,让我们活的快乐安详!

为人应当互相慈悲、互相关怀、互相感恩、互相友爱、互相礼让,凡事为他人着想,不能做那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自私自利之人。

众生皆是我们无量劫来的母亲,当我们不懂得轮回的真相时,我们总是疯狂般地互相制造恶业!

圣人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佛陀、六祖因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们即使面对想陷害、行刺他们的人,也是充满悲悯之心,这种伟岸的人格,虽历千古,还是让人敬仰无比!

我们为这个世界作出的最伟大贡献,就是活得解脱、安详,只有每一个人都活得解脱、安详,这个世界才能和谐美妙!实践戒定慧的修行,即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

我们之所以难以遇到善知识,有时是我们太过挑剔别人的毛病,而总是忽略别人的优点。比如遇到伟大的六祖慧能大师,我们也可能会认为他皮肤太黑、眼睛太大、个子太矮、没有文化……就是没有发现他的智慧、慈悲、道德有如佛陀一般伟大,实在值得我们五体投地、虔诚地、惭愧地、谦虚地、恭敬地向他学习。面对他的伟大,你还有什么理由骄傲、自以为是呢?有时我们不能谦虚,是因为缺少信心,害怕“有损”一点可怜的自尊。孔子因为谦虚而能弯腰向七岁小孩学习,人如果有孔子的谦虚,不成圣贤也是君子。傲慢往往是无知的另外一种表现,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应当学习常不轻菩萨的恭敬!

佛法僧是良田,我们在这上面种什么得什么,是善心还是恶念,应当清楚!

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会导致我们行为上如何去对待别人;你如何去对待别人,也将会有相应的结果来到自己身上。

本来清净,妄歇即真!舍心外求,穷年不得解脱!

为救众生可舍生命,但不应作无谓的牺牲和浪费宝贵生命之事!

跟一只愚痴的苍蝇计较,乃是很可笑的一件事!

心若放逸,无恶不作;具足正念,清净解脱!

很多时候,我们生病是因为心里不清净,如果心里清净,那么由心灵引起的疾病就会康复。

法义现,正念分明、清净坦然;情爱生,妄想颠倒、生死轮回。

一切有为法(人事物)只是不断流变而了无实义的,但无明缺乏觉照的心却总是执著在假相的当下死去活来,实在可怜!

随缘任运少造业,来去如意自坦然!

三界无安,如旋火轮,才有贪嗔,生死流转。放却四大五蕴,了无挂碍出天然。

妄认四大和合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生死轮转。

色身如芭蕉树中空无实,感觉感受想象如芭蕉树中空无实,一层一层因缘剖析,深入剖析,无常了不可得,幻化不实,迷即妄起贪嗔而受苦!

冷静、平静的心来自觉醒、平等的正知。

一切苦果皆由贪嗔的业习所引招!

一切罪苦的果报皆由恶业恶习所感招!

纵背得三藏十二部经,不如一念回光返照来得真切!

忘形绝待,超然生死,乃可自在无碍!

无执幻梦,弃绝名利,放下身执,忘却生死,斯可逍遥自在矣!

一落爱憎,纷然失心;才有是非,刀山剑树。

无住无得,涅槃清凉;慈悲喜舍,坦然安详。

真悟无我者必不悭于法、财,若悭而难绝,则明执我、我所强烈尔。然虽悟无我,若不实践看破放下,又如何了无习气呢?无住布施,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布施,一住相则苦在其中了!

觅心了不可得,千圣不传之秘诀!

石火电光之中,众生忙于蜗角之争,哪知一息不来,生死轮转不息矣!是非邪见中,尽是造业受报之因,苦矣哉!

一切有为之人事物本如梦幻泡影,是非得失,不实幻化,因妄执而自作障碍。

欲望是个无底洞,你永远填不满它,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有钱人、无钱人只要贪嗔痴不断,同样痛苦,只是痛苦的方式不同罢了!

担忧、莫名的恐惧、懦弱缺少勇气,也是嗔恨、排斥的表现,它们是一种无谓的烦恼,困扰心灵的解脱,让人不能安详和谐的生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问佛--同性能否相爱?

问佛--同性能否相爱?

心向佛,便有了佛。有了佛,便能与他对话。我是个虔诚的人,问佛:“请告诉我可以同性相爱吗?”佛语:“为什么不可以?”我问:“但世人不认为这样啊。”佛语:“世人?”我疑惑了:“是啊!怎么了”“那是世人根...

利用和合术挽回真爱非常神奇 不信你看

利用和合术挽回真爱非常神奇 不信你看

爱情常见,真爱稀少。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的人,每个人每天在大街上都可以与很多陌生人擦肩而过,但是也仅仅如此。大部分的人其实并不会深入你的生活,有的人说,今生与你谈恋爱的人,都是因为两个人前世是有牵绊的,...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达真堪布:皈依时为什么要把怨敌观想在父母前面? 皈依时为什么要把父母观想在身边,却把怨敌观想在前面? 达真堪布解答:观修皈依的时候,观想自己跪在皈依境面前,左边是今生的父亲,右边是今生的母亲,前面是...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猫儿问食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猫儿问食

猫儿问食一只渐渐长大的小猫问母亲:「我们可以吃的食物是哪些?」母猫说:「人类自然会教你。」夜里小猫潜入一户人家,藏在瓦盘碗盘间,有人看见了猫便说:「奶酥、乳酪和肉等物品要严密收藏,小鸡的笼子也要挂在...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橘子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橘子

橘子几年前,路曼的丈夫患了重病,辗转求治一年后,撇下她和女儿还有一大堆债务,撒手西去。路曼是个坚强的女人,她在街口摆了个水果摊,和8岁的女儿艰难度日。这天傍晚,路曼正忙着招呼顾客,忽听邻近的一个水果...

星云法师:道德的生活

星云法师:道德的生活

一个人,如果被人比做桀纣幽厉,则要生气;比做伯夷叔齐,则会欢喜。桀纣幽厉,人君也,为何比之则生气?伯夷叔齐,饿夫也,为何比之则高兴?因为,这就是有道德与没有道德的差别啊! 道德,是人类社会应有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