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二仙寓意 和合二仙在家具上的体现

和合二仙寓意

和合二仙是民间掌管婚姻的喜神,主婚姻和合,是道教供奉的神明之一,也称为和合二圣。和合二仙的形象一个是和尚模样,一个是小孩模样,但都是蓬头、笑面、赤脚,一人手持盛开的荷花,一人手捧圆盒(有的为如意、宝珠),因荷花与圆盒合起来谐音和合,寓意这感情和合、家庭和合。正因为和合二仙有这些美好的寓意,在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经常会出现,主要是在大堂中间、婚礼卧房中悬挂和合二仙画轴,以此庆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白头偕老,和和美美。

和合二仙在家具上的体现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传统婚礼中会有很多讲究,不管是整个婚礼流程还是婚礼的物品,都有各种含义。例如婚礼中的家具物品中会有很多雕花图案,这些图案都会被赋予各种美好的含义。婚礼中最直观的就是花轿,我们都知道明媒正娶的妻子要用花轿迎进门,如果是富贵的人家还是八抬大轿,这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场面。

接着还有我们说的多少台嫁妆,装这些嫁妆的箱笼也雕刻有可能各种图案,有成双成对的凤凰,有鸳鸯戏水,有象征富贵平安的牡丹等等。而在洞房 中显眼的就是新床,床上挂着的绣帐,上面绣着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百子图等等寓意夫妻生活幸福、多子多福的图案。而和合二仙作为主管感情和合的神明自然也在其中。

介绍和合二仙作为道家关于感情的神明,寓意美好,平时供奉和合二仙,让他们保佑家庭和合、感情和合。具体如何请请之后悬挂何处。可以请师父道长帮助测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达真堪布:往生破瓦法仪轨里的“密严刹”是哪个刹土? 破瓦法仪轨的祈请文里有“境为自现了义密严刹”,密严刹是哪个刹土?达真堪布解答:“自现任运清净无边刹,圆满庄严西方极乐土。”这是要将自己所在的地方观...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

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

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 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那个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难以逃脱,便一头撞进了一座古庙。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一边磕头,一边嘴里不停地说:“佛祖慈悲为怀,我自知有罪,请求剃度为僧,从今往后,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该国国王笃信佛祖,听说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可是从语源的角度考证, “抱佛脚”其实源于西域。

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所述,古印度“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凡斯九等,极唯一拜。跪而赞德,谓之尽敬”。后来佛教吸收了其中“俯首示敬”“合掌平拱”“屈膝”“长跪”和“五体投地”等五种,略加改造就成了佛门的致敬之礼,并以“五体投地”为佛门最高致敬礼。

“五体”指双膝、双肘与额顶。所谓“五体投地”,就是五体至地作礼,先正立合掌,右手褰衣,然后屈双膝并双肘着地,翻起双掌以示承接尊者之足,最后是顶礼,以头触地或触尊者之脚,表现对佛的敬重。如《无量寿经》说:“阿难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体投地,礼无量寿佛。”因而就“抱佛脚”的初义看,是兼含信佛与求佛护佑之类意思的。

同故事中犯人“抱佛脚悔过”停止作恶,得佛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同。有些人是为了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要急功近利,而选择临时抱佛脚,带上贡品,自以为烧香磕头后,佛就会听到自己心中的愿望,从而帮自己实现了。

可是一个心中没有佛的人,又怎么会得到佛的庇佑呢?这不就像是一个平时不努力,却整天等待着天上掉下馅饼的人吗?所以,就算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与佛菩萨做交易,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忏悔,发自内心的信佛。

学佛就是要改变自己,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贪瞋痴慢疑全部修正掉,只有将自己的心修正到清净无染,与佛相应,才能更好地得到佛菩萨的护佑。

来源:南普陀寺

临时抱佛脚,是否能得到护佑?

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比喻的是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才设法求助。不过发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脚”真能解决问题吗?宋朝张世南《宦游纪闻》有这么一则故事: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外族建立的小国家,这...

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

呆庵普庄禅师悟道因缘杭州径山呆庵敬中普庄禅师,天童了堂一禅师之法嗣,俗姓袁,台州仙居人。普庄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天宁了堂一禅师座下。初礼天宁,了堂禅师便问:何来?普庄禅师道:天童。了堂禅师...

拜忏有什么感应

拜忏有什么感应

  拜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和顺心如意,使我们的灾厄和劫祸得到消减,也可以为我们化解心中的邪念和怨恨,使我们的内心更加的清明和平静,而且通过拜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定力和信心,使我们在面对任何事...

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

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台湾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

第二十一节 妇女欲更求子往昔世时,有妇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问余妇女:谁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语此妇言:我能使尔求子可得,当须祀天。问老母言:祀须何物?老母语言:杀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