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慈法师:修行与洗厕所

每次佛学讲座或法会完后,待信众们差不多全部离开了,总有一位女居士很发心,留下来清洁厕所。这情况已维持了多年,没有改变。还记得有一次我问她,又是你洗厕所?你会不会洗?洗得干不干净呀!当时她都不太明白我的意思,只是笑一笑回答:师父,弟子爱做所长,又继续洗厕所去。生活在寺院里,洗厕所是最好的修行方法,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如是去做。但无论你到哪一间寺院,经常会发现一个特别的行者在洗厕所。其实洗厕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须把它除垢消毒,又要洗墙洗地,不用戴手套,实在是身心的另一种体验!这义工菩萨真正是发心。

修行与洗厕所好像是两回事,没有关连性,但在修行的角度,可以用厕所的污秽来比喻我们内心的烦恼垢,烦恼来自我们的贪嗔痴,由于对人或事物有执著、分别计较,贪得到便会越贪越多。例如一个人之生活条件是没有标准的,但?了贪求世间的物质享受,不断去追求时尚,要达成目的,就用尽脑汁,往往不择手段,倘若得不到便嗔心起,怨天尤人,很多烦恼,造诸恶业,甚至做出一些愚痴的事来。曾有新闻报导,贵州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子,想买一个千多元的手提电话,但家人不能供给,知道父母买了人寿保险,便把双亲毒死,领取一万元保险费,后被亲戚发觉她的行为怪异,经查察后,把女孩捉拿归案。可知三毒的危害性甚深,犹如我们内心所积存的污垢,日积月累,不但影响今生、下生,乃至生生世世,所以必须要及时清理。否则我们的思想念头,最终会变得很不健康。

实际上,如果我们知道怎样去清净自心,以平常心,少欲知足,我们做人处事不会有太多问题。修行就是除三毒(贪、嗔、痴),改造习气,好像每天都要洗厕所,是必须的。不是因为厕所肮脏而去清洗,不管它是干净与否,天天都要洗,直至有一天,明了自己在做什么,哪些事物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对所做的事,有什么地方应该修正或加强。那么,自己的生活会变得更充实、有条理,才是与修行相应。

其实修行犹如洗厕所,要有方法,不能粗心大意,否则洗得不干净,污垢仍然存在。修行是要把心中的烦恼垢除掉,必须找个契机的方法,专心志致,收摄自心,净业相继。如神秀大师云:“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大众共勉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救雀受衔环之报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救雀受衔环之报

救雀受衔环之报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鴞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敷治创伤,小心畜养在竹箱里,...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达真堪布:学佛后能否化妆打扮 学佛以后,能否化妆、打扮?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化妆后的面孔容易搅乱自他的心,容易引起邪念,引发不净的行为,造作恶业。但善恶的关键是心态,化妆不化妆也要看发心。若是念头...

钟茂森博士:远报则在儿孙

钟茂森博士:远报则在儿孙

钟茂森博士:远报则在儿孙 【远报则在儿孙。】 是连在一起的。我们先看这一句,「此与下句,亦承上起下之词」。这两句,一个讲近报,一个讲远报,是承上起下。「近报、远报,俱就善一边说,正为下文百福千祥张...

茶之六度

茶之六度

 茶 之 六 度             明海法师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如,是为禅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一卷圆瑛大师著圆瑛上人,吾闽产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颖悟绝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涌泉寺,早参三昧,夙擅谭经,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初主宁波接待寺,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

星云法师:沟通的技巧

星云法师:沟通的技巧

居家环境的水管、水沟如果不通,污水不能排除,就会污染环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影响生活品质。人际往来,如果沟通不良,不但事业难以成功,自己的人缘或是家庭生活也都难以有美好的结果。因此,如何跟别人保持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