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在现世获大利益

  

  昔日,佛陀于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位婆罗门青年名叫‘佛移’,前来问讯顶礼后,恭敬地向佛陀请法:‘世尊,在家之人如何能在现世获得利益、安乐?’

  佛陀慈蔼地说:’在家居士有四个法宝,现世之时,就能随心满愿,得到利益安乐。这四个法宝就是:能精勤、守护善根、得善知识、正理养命。’

  如何做到精勤?无论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要兢兢业业持守本分,不怕辛苦。即使刮风下雨、寒冬溽暑、饥渴病苦,始终都能坚守岗位,尽忠职守,无有丝毫懈怠之心。‘佛移坚定地点点头。

  如何守护善根?在家人必须从事正当的生计,不能违反法令、公平正义而损人利己,家道、事业才可长久。同时,要懂得未雨绸缪,防范水、火、刀、兵、贪官等天灾人祸,于逆境时安忍,不起怨憎、增长罪恶。一生严以律己,谨慎持守,积功累德,称为守护善根。’

  要亲近善友。平日往来结交之人,必须选择品行贤良,不邪淫、不偷盗、不纵意饮酒乱性者。其为人诚信笃实,言行一致,如此身教、言教的薰染下,自心中的烦恼得以淡薄,修善喜乐之心日益增长,如此之人便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善知识。’

  不奢不俭,谓之正理养命。一个人即使拥有财富,亦须量入为出;不应纵情享乐、无所节制,折损福德。譬如有人发现一棵结实累累的优昙果树。他想:“这真是千载难逢的一大美事,何不先尝为快,再慢慢采收吧!”但是,没想到果子美妙的滋味,竟然让他连续宿醉了七日,醒来之时,树上的果子已经被采光了。这时,再懊恼自己贪图一时享乐,而错失千年一现的好运,也于事无补了。’

  所以,崇尚俭朴是一项美德,但是为了积聚财富、当用而不用,则变成一种悭吝的毛病。对待家人及下属极其苛薄,也吝于布施修善、扶助老病孤贫,如此寡义无情的守财奴,往生之时没有人会为他哀伤,如路边的野狗无人眷顾一般。因此,奢俭得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待人处世都合乎中道,才能够知惜、惜福且培福。

  佛移听得法喜充满,接着又问:世尊,如何才能现世得到利益,后世还能获福无量呢?

  佛微笑许肯这位慧黠的行者:‘佛移,想增长来世的福报,应该深信四法──持戒、布施及具足闻慧。如何持戒?慈心不杀及不饮酒。如何行布施?能恭敬供养修行人、父母师长,乃至救护贫穷病苦之人,提供日常之衣服、饮食、卧具及医药等种种需要。如何具足闻慧?应如实观察苦、集、灭、道四谛,并思惟修习四谛法门。’

  最后,慈悲的佛陀以偈子再次劝勉勤修八法的利益:

  精心修事业,勤守护不失,

  亲近于善友,能正理养命。

  信戒施闻慧,除断于悭贪,

  若能如是者,速获清净道。

  如是八种法,能得现利喜,

  于未来之世,亦得天上乐。

  佛移及四众弟子聆听之后,皆铭感在心,依教奉行。

  助建寺庙 功德无量

  期待您的支持与参与

  三宝门中福好求,一文付出万文收

 

点我:

相关文章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五回拜喜目夜神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三十五回拜喜目夜神

  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毛孔现身云演他心智  解脱海底希有事势力  普喜幢法门证法光地  善财来到菩提场右边,已是红日高照,天朗气清,一遍朝气蓬勃景象。场中侍者各司其职,扫地的扫地,浇花的浇花,...

找心

找心

  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时,像等待什么似的。有一个拿了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面前经过,佛陀并没有注意分别。后来,又有很多高大的汉子走来,他们见到佛陀都异口同声的问道:「刚...

恶业的果报,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恶业的果报,宁死也绝不再杀生!

  我是一个厨师,从业二十余年来杀生无数,如今学佛,深感不安,畏惧生命的流逝和无常,深知自己已造下了无量罪业。   末学感慨,把自己这一段充满着血腥味的人生经历忏告有缘人,以警示所有厨师能够...

地藏王菩萨伸手出来:只要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

地藏王菩萨伸手出来:只要一念这个“佛”字,那么罪业就没有了

  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名秦桧;这个秦桧本来也有一点善根,所以今生很聪明的,并且在当时的考试,得到第一名,中了状元。  但是他做官之后,妒贤忌能,就造了很多罪业;尤其是对于岳飞——岳武穆,他把...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释迦牟尼佛生平事略说

  佛陀降生及出家  佛陀的家世  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有一条恒河的支流,名罗泊提河。古印度时在河谷两岸,散布了十个释迦族的小城邦,其中位于河东的迦毗罗卫城,由于政治修明, 最为强大,成为他们当中...

《百喻经卷下》: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百喻经卷下》:61、梵天弟子造物因喻

  译文:  婆罗门教的徒众都说:「大梵天王是世间之父,能造万物,是造万物的主人。」有一位弟子说:「我也能造万物。」其实是愚痴,却自以为有智慧,对梵天说:「我想造万物。」梵天王答道:「不要生这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