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关于吃素的两个认知

慈悲心的直接的表达就是不杀生,我们住在沿海地区的众生常常杀业很重,喜欢吃海鲜。这也是众生相互之间的共业所感,但是我们怎么去认知这个事情?我们不要以为这些飞禽走兽、海里的东西、地上的走兽、家禽就理所当然被我们吃了,不是这个样子,我们应该保护它,出于慈悲心孝顺心,我们不应该去吃它,为什么?

这里来自两个最起码的认知。一个认知就是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一切众生不仅是包括人道的众生,是包括六道所有的众生,就是海里的水族众生、天空的飞鸟、地面的走兽,这些众生都有佛性。

既然有佛性,它们都是未来佛,既然是未来佛,我们就恭敬它,恭敬都来不及怎敢去杀害它呢?怎敢去吃它呢?这是第一个认知。

第二个认知,一切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的过程当中,曾经跟我们互为父母眷属,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一切男子在畜牲道里面就是雄性的动物,母亲就是雌性的动物。这些雄性、雌性的动物跟我们都是生生世世互为父母,那么既然是父母,我们就要对他有孝心,孝心报答都来不及,怎敢去杀害他,怎敢去吃他呢!

那么这两种基本认知,我们凡夫不了解,但这个事情真相,佛以五眼圆明的智慧,他看清了这个,把这个事情真相告诉我们。所以我们当下就要以这样的一个知见,把我们的慈悲心生发出来。我们是不是就发愿:我不吃它,我要吃素?

问:请问师父,在家人可以讲经说法吗?

大安法师答:在家人不是说不能讲法,以交流的形式跟大家谈一谈也是可以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作为居士的给孤独长者,虽然都已证到初果,但他在讲法之前也要先向比丘顶礼,也不升大座,就坐在旁边的座位上来说一说他修学佛法的体会、佛法的精要。这样的形式是可以的。

所以能讲法的居士不能傲慢。一般来讲,白衣高坐、比丘下座是佛教的衰相,是不如法的。

无论是在正法、像法、末法,住持佛法的主力军还是僧团。七众弟子都应该团结在僧团的周围,来护持佛法。僧团为内护,居士为外护。

《法苑珠林》云: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道实难,如陆地行船。《出家功德经》云:假使有充满四天下之多的阿罗汉,有人在百年当中,尽心供养他们衣食、卧具、汤药,从无缺少;乃至阿罗汉涅槃之后,又分别为他们各自建塔,以花香璎珞等种种供品供养。如此所获的功德,也不如有人为了求证涅槃一日一夜出家持戒的功德。

孔雀虽有色严身,不如鸿雁能远飞。白衣虽有富贵力,不如出家功德胜。

——《大智度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3、费重利轻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43、费重利轻

43、费重利轻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都花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又得到不好听的名誉。有人诉讼了好几年,财产都花光了,也不一定能够争回一个面子。有人从一个公司小小的职员,二、三十...

世间三种最胜香,无论逆顺风时都可以清香远播

世间三种最胜香,无论逆顺风时都可以清香远播

以前,佛陀栖身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者在闲静之处思惟佛法,心中溘然生起一个疑问:“世间上是否有一种香,不论在碰到逆风时、顺风时,或是逆顺之风时,都可以闻获得香气呢?”为懂得除心中的困...

佛教因果故事:连死三人:来自狐狸的报复

佛教因果故事:连死三人:来自狐狸的报复

这是听姓李的朋友讲的发生在他姥爷家的一个真实故事,让人可怖可畏。为便于叙事,我以李的口气复述一下这则故事:我姥爷家在长城村,祖祖辈辈都是村里的好户。到了我姥爷,是教书的。在农村,也算个文化人,家里光...

弘一大师墨宝

弘一大师墨宝

弘一大师: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

宣化上人:为什么说这“十二因缘”就是个糊涂因缘?

宣化上人:为什么说这“十二因缘”就是个糊涂因缘?

“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十二因缘”的道理;由这十二种的缘作为助...

看到母鹿悲痛断肠,许敬之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从此戒杀

看到母鹿悲痛断肠,许敬之恻隐之心,油然而生,从此戒杀

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他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射箭,爱好佃猎。有一天他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母鹿痛怜爱子,不屈不挠,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终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