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度梵志

佛度梵志

佛陀时代,有一位二十岁的外道青年,天资聪颖、智力超群,不论学习什么,只要看过就能学会。他凭恃这种过人的天赋,发誓要学遍天下所有的技艺,于是他四处寻师访道,无论天文、地理、医术、药方,乃至棋艺、奏乐、裁缝、烹调等等,世间种种技艺无不精通。他心想:「我如此多才多艺,世上应该无人能及!不如前往各地找人较量,来展现我高超的才能,一定能扬名天下、流传百世。」

一天,他来到热闹的市集,发现一处人潮聚集的摊位,走近一看,原来是有人正以敏捷的速度与高超的技艺在制作弓箭,大伙儿都争先想要购买。年轻人心想:「我以为所学已经足够,从没想过要学作弓箭,如果要较量这项技术,必定会败下阵来,所以我应当向他学习才行。」于是,年轻人跟弓箭师傅拜师学艺,每天都用心地研习,没多久便学会制作弓箭的诀窍,技术甚至还超越了老师。学成之后,他以财物礼谢老师的教导,随即又整装出发。

年轻人来到渡口搭船,欲前往另一个国家。航行中,他看到船夫摇橹的技术神妙,船只轻飘河面好似飞行一般,进退之间迅速无比,心里又想:「虽然我拥有许多技艺,却还不会驾驶船只,这种技术虽然不算高尚,但为了不时之需,学起来总是比较稳当。」于是,年轻人跟着船夫学习驾船的方法,没有多久时间,技术就比老师还更胜一筹。离去时,年轻人也以财物馈赠船夫,表示感激之意。

接着,他又来到另一个国家,看到王宫如此富丽堂皇,可谓举世无双,心想:「建造这座宫殿的工匠,技术必然非常巧妙,自我游历各地以来,建筑技术已经生疏,若要较量此一技艺,必然落败。所以我应当重新学习,才能不落人后。」于是年轻人请求殿堂的工匠收他为徒,学习操持各种建筑工具与技巧。天赋异禀的他,很快就知晓尺规量制、木造雕刻等建筑技术,并且还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学成后,他将自己所有的财物都送给工匠,表达深深的谢意。

就这样,年轻人的足迹遍及十六个国家,每每展现自己独步天下的技艺后,就没有人敢站出来与之较量。也因为如此,年轻人傲慢的心念愈加炽盛,他心想:「天底下已经没有人能赢过我了。」此时,佛陀在祇园精舍以天眼观看这位年轻人,知道他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便运用神通力化现成一位比丘,手持锡杖来到年轻人面前。由于年轻人生长的地方没有佛法,所以当他看到比丘缓缓走近时,好奇地询问:「我从未见过像你这样的人物,也没看过这样的穿著,你手持的东西也不像是宗庙的法器,请问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装扮与常人不同?」比丘回答:「我乃调御自身之人。」青年又问:「什么是调御自身呢?」比丘知道他过去所学种种,便为他说了一首偈子:

弓匠调角 水人调船 巧匠调木 智者调身

譬如厚石 风不能移 智者意重 毁誉不倾

譬如深渊 澄静清明 慧人闻道 心净欢然

比丘说完偈子,飞至空中,恢复成庄严的佛身,展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顿时佛光普现,朗照天地。接着,佛陀回到地面,对年轻人说:「我能有如此神通妙用,都是因为历劫修行,调御自身的结果。」年轻人看到佛陀的神通变化,佩服地五体投地,于是请教佛陀调御自身的要领。佛陀对他开示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波罗蜜、四种禅定境界、三种解脱法门等殊胜妙法,并说明制弓、驾船、建屋等技术,都只是虚华不实、有生有灭的东西,若让自己耽溺其中,终究无法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年轻人凝神倾听,豁然领悟,遂发心出家修行。佛陀即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即成沙门。」年轻人即现清净比丘相。佛陀又重新为他开示四圣谛及八解脱之道,年轻比丘至诚专注聆听,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二》

省思

故事中的年轻人,虽然资质过人、好学不倦,但所学皆为枝末细节,动机亦是为了争强斗胜,反而增长自己的骄慢心,身陷名利牢笼而不自知。

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的就是让众生能正本清源、就路归家,了解人生的真相。所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方便,最后还是要落实于修行道上,断除贪瞋痴等无明烦恼,达到解脱自在的境界,才是真正的究竟。所以,我们应当时时内观,明白所学、所知、所闻,非为显己之能,而是一份自利利他的菩提资粮。自性本自清净,本具万法,若能尘尽光生,智慧必当显发,毋庸外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品味禅茶之妙

禅茶一味:品味禅茶之妙

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与品味。《禅茶一味》更多体现的不只是茶与禅的相符,更多是体现一种静的生活方式,从这杯禅茶中体验不太一样的人生滋味。苦中生乐,乃禅茶一味之妙...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幸福是心态,佛法即活法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幸福是心态,佛法即活法

生存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除此而外,我还想进一步获得幸福,这也是所有人关注并孜孜以求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在生活清贫的时候,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是我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但当...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佛?什么是魔?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佛?什么是魔?

索达吉堪布:什么是佛?什么是魔? 过客:社交恐惧症怎么克服?念《地藏经》可以吗? 堪布:可以。 过客:年轻人如何做到不浮躁,实现内心的富足? 堪布:最好学学佛。 过客:总是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如何是...

世界素食名人录

世界素食名人录

其他许多世界上闻名的伟人、医生、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哲学家、和名人都是素食者,力荐素食的重要性。兹列举如下:如维吉尔、霍里斯、欧维德、福尔特尔、华格纳、威尔斯、瓦特,以及保罗纽曼、玛丹娜、琳赛华格...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修行人明白,不要为这些事情去操心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修行人明白,不要为这些事情去操心

1.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就成佛,为什么这...

文艺工作者悲惨的下场

文艺工作者悲惨的下场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迦兰陀园。 时,歌舞戏艺之聚落主多罗弗多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多罗弗多歌舞戏艺之聚落主,白世尊曰:“大德!余闻昔时,累代歌舞戏艺者师之所说:“凡此歌舞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