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法师: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想做什么就抓紧去做吧

心律法师

听到老师去世的消息,林清是又悔又恨,眼泪马上就流出来了。她后悔自己早就说要去看看老师,却一直拖着没去;老师当年对她很好,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林清觉得自己这些年没什么成就,所以不好意思跟老师联系,她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好面子,即便没去看老师,最起码电话问候总是可以的吧。

现在,说什么也晚了,林清说下了手头的事情,请假回去参加了老师的葬礼。

师母见到林清也是一阵唏嘘,说老师经常念叨她,这让林清更是羞愧难当,也让林清想了很多。

参加完葬礼后回到家中,林清就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阿霞,发了个短信,告诉阿霞,她非常想念她!阿霞马上回复:我也是。来回几个短信后,阿霞把电话打来了,说,发短信不过瘾!她们聊了好久,聊了去世的老师,也聊了各自所知同学们的现状,时而感慨,时而伤心,聊了很久……

说起来,上学时候,她们经常在一起玩,因为爱好相同,还经常就一些书中的情节发生争论。后来,工作后也还断断续续有联系,可结婚生子后,每天被家务琐细所困,开阿霞她还会有电话,可不是被孩子的哭声打断,就是手头正有事情,渐渐地阿霞她也不再打电话了,她们就这么淡了下去。时隔多年,再次听到阿霞熟悉的声音,就像当年一样,又想起她的哈哈大笑,她微黑的皮肤、她看小说时的专注,一起的雨中漫步……

这个晚上,林清又想了很多,她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

拥有机会的时候,一定要珍惜。否则一旦失去了,即便明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也晚了!所以,如果想做什么事,一定赶紧去做,不要等到没有机会去做、去表达的时候,才空悲切。

首先,最重要的是,对父母尽孝一定不能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说工作太忙,不要说没有时间,不要嫌他们说话罗嗦,不要抱怨他们动作太慢,一定要多抽时间陪陪他们,一定要耐心听他们说话,一定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

其次,对朋友,对同学,对那些关心你和你关心的人,想起来的时候就打个电话,见个面,用宽容和爱对待他们,能够相识、相知,本身就是缘分,不要在友谊上留有遗憾。

心律开示:学东西也好,做什么也罢,除非不想,想起来的话就要去做,最好就是今天,就是现在,马上行动,把握当下,不为明天留下遗憾失落。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修行人明白,不要为这些事情去操心

净土法门法语:真正修行人明白,不要为这些事情去操心

1.真念佛的人心里没有杂念,所以他念念是佛,念念生佛。这个道理我们要搞清楚,我们就管住自己的念头,念念让它有佛念,不能有别的念头。这是经上常说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就成佛,为什么这...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

选择一个专注的对象一行禅师正念与平和是行禅的目的,因为其需要觉知,所以我们使用了了分明的呼吸、行走、数数及含笑。这四种要素带给我们精神上的力量,他们就居住在我们身内,并显示着那觉察与全知的心之存在。...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

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

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1. 不强求。

《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良好的心境呢?

就是因为我们还有烦恼,所以才不能获得自在。

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烦恼,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

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

既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

因此,我们的身心永远在苦海中沉浮,永无出头之日。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为了膨胀自我,是认为世间有很多东西是真实存在和可以得到的。

而真相却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变化无常,如镜花水月般虚无缥缈,瞬息即逝。

因此,对于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看淡,对遭遇的一切都应该坦然面对,不应该执着。

人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从自己的欲求出发,想得到文凭、学历,想得到亲情、友情、爱情,想得到财富、金钱、美人,想得到名誉、地位,想得到家庭、事业,想得到健康、长寿……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想,世间的一切有什么是永远的呢?

2. 肯奉献。

《金刚经》中说: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布施就是奉献。有人说我自己还不够用,或者我自己都一无所有,没有什么好奉献的。

其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片诚挚的爱心,一个美丽的微笑,任何自己觉得可以利益他人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奉献。

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奉献成为习惯,你会从别人的快乐中得到更大的快乐。

世界上懂得奉献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们往往贪图别人给予自己的,这其实是最贫穷的想法。

一个人自呱呱落地,到小学、中学、大学,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给予,究竟又有几个人想到自己给予了别人多少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给予别人一句善意的劝告,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是可以给人以启迪和帮助的,有时甚至是让人终生难忘的。

奉献贵在真心和无私,而不是为了沽名吊誉,或谋取钱财。

正如《聊斋志异》开宗明义第一篇《考城隍》上所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

3. 能放下。

《金刚经》中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住”精神,可以缓解现代人的压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当今时代是一个物欲涌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的时代,有些人不再谈论人生、理想、国家、社会,而是更多地谈论电影、股票、服饰、美食、足球、明星等等。

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世界。

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是现代人应有的权利,但人切不可成为物质的奴隶,陷溺于拜金主义的狂潮,从而导致精神家园的失落。

人除了物质生活,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去充实才是真正的富贵,精神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现代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具有“庸人自扰”的本性:对于悠关自身之事作过多的无谓思考,是困扰自身的主要原因。

更要命的是,人的这种“能力”不需要有事实依据,但凭想象就可以了。

假使心起了烦恼,那么即使在社会上很有地位、财富,生活也是空虚的。

如果心中颠倒梦想,高楼大厦无异于监狱,美味佳肴就是毒药。

古人说: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

跟《金刚经》学心态。《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

禅茶一味,两袖清风

禅茶一味,两袖清风

一味真、一炷香、吃茶去莫妄想、破草鞋、破沙盆放下着、虚其心、在眼前波万波、天无私、一壶天德不孤、雪月花、看脚下思无邪、无宾主、无寒暑更新于:22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风雨花落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风雨花落

风雨花落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禅思禅悟这首诗很通俗,但僧人用其来表达禅意,显示了一种身心寂灭的境界,即春晓是不知不觉地到来的,鸟声在不知不觉中传入,风雨、落花也是...

公益素食餐厅——邀福利院老人儿童过元宵

公益素食餐厅——邀福利院老人儿童过元宵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元宵节当天,位于马鞍山西路的奇素蔬食素菜馆内其乐融融。餐厅邀请了市福利院的60多位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一起欢度元宵佳节。温暖的歌声、欢乐的舞蹈、精彩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