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随力修三学六度,但往生只要称念弥陀佛名,不假他求,名号本身已具三学六度功德

显定散二善,不如念佛;定散二行,为归念佛。善导大师释:虽说两门,意在专称。刚刚讲念佛的功能力用,是大利无上,念佛才是真善,超越定散二善。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面讲定善跟散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这句弥陀名号功德的超越性。如果一开始没有讲定善、散善,就直接讲阿弥陀佛这句名号的功德力用的话,听的人就不晓得它们的高低,因为没有经过比较;而一经比较,才晓得定善跟散善这两种,都不比念佛殊胜。另一方面,是为了引导本来修学定善或者散善根机的人,完全归入专称弥陀佛名,完全依靠阿弥陀佛的救度,即使随缘、随份、随力修学三福,乃至广修三学六度,但也不依靠那些功德往生极乐,为什么?一者其它法门的功德,不如弥陀名号的功德能够救度下品下生的根机;二者这句弥陀名号本身已具足三学六度、百千陀罗尼的功德,只要称念弥陀佛名,不假他求。所以,《观经》的定散二行,以下品下生为终结,有引导十三观以及上中二品归入念佛之意;而到了《观经》最后的流通分时,则以非定善、非散善的本愿称名之念佛作为总结论,而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又说: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善导大师对这两段法语解释说: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稀有人,人中最胜人也。又说: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至此整部《观经》,彰显定散二善不如念佛,定散二善为归念佛的深意,可说洞若观火。

——观经下品下生之深义(六)主讲:慧净上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想受戒又得不到好的戒师的指导怎么办?

想受戒又得不到好的戒师的指导怎么办?

无论任何人,包括在家或者是出家的人,如果想求得清净微妙的戒律,可是先世已造作了重罪不能受戒,怎么办?我们就要象《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的,修忏悔之法,以至诚心修得身口意三业清净之善相,就可以受戒了。...

禅茶一味:山居煎茶

禅茶一味:山居煎茶

在高高的山顶上,白云悠悠。两个人,一壶茶,两只粗瓷老碗。山风吹来,清香溢满青翠山谷。竹林的气息,松叶的气息,让人想起茅舍里身着破旧衣衫的禅者,想起隐没在山间油菜花丛中的农夫。杜鹃鸟在啼叫,初夏来临。...

海涛法师:意外流产的因果

海涛法师:意外流产的因果

海涛法师:意外流产的因果 结婚后怀孕过三次,但是三次的胚胎发育到心跳的时候就停止生长,请问这是什么因果?我该如何改变,并帮助流产的小孩? 海涛法师开示 经典大概有提到吧!过去世喜欢吃小动物或是鸡蛋...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米从哪里来?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米从哪里来?

米从哪里来?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宫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点儿也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一天,阿那律和跋提、劫宾那一起吃饭,主食是大米,三个小家伙就开始讨论米是从哪里来的。劫宾那说:「米是从米缸里来的。...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

林野通奇禅师悟道因缘台州通玄林野通奇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蔡,四川合州人。通奇禅师生而澄净,不喜肉食,少时投金钟寺,从其叔父道然禅师出家,十七岁落发受戒。通奇禅师性乐禅寂,厌于读诵,十九...

佛陀教你不生气: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

佛陀教你不生气: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

修养离不了善意的监督上面提到,照镜子可以使一个人看见自己愤怒时的样子,从而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自己丑陋的生气模样。同样,他人也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他人表情的变化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的态度是否能够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