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愿」者,缘心善境,希求胜事。「常应发」者,表示不是发一回愿就得了,而要数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一切愿」者,总指十愿:(一)愿孝顺父母师僧。(二)愿得好师。(三)愿得同学胜友。(四)愿教我大乘经律。(五)愿解发趣(十住)。(六)愿解长养(十行)。(七)愿解金刚(十回向)。(八)愿解十地。(九)愿如法修行。(十)愿坚持佛戒。

今略释十愿:

(一)愿孝顺父母师僧:师,即是师父;僧,是三宝之中的僧宝。唐道宣律师云:「父母七生,师僧累劫。」道宣律师说,报父母的恩,得七世才能报尽;报师僧的恩,得累劫才能报尽。因为父母养我色身,师僧资我法身慧命,故第一愿要报恩。

(二)愿得好师:愿自己得一个好师父领导修行,指导我们用功。修道第一要素,是亲近善知识,蒙善知识接引,趣向菩提。

(三)愿得同学胜友:愿得好同学、好道友。因为好同学有很大关系。沩山和尚曾说:「亲近善友同行,如履露水。虽不沾衣,但常润泽。」即此意是。(编按:原文「亲近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亲近好同学、好道友,就像在雾露中行,虽然衣裳没湿,但是时时有一种滋润性。好同学、好善友,虽然没给我们说什么道理,但是他们的榜样,可以给我们做个模范,所以无形之中,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利益。

(四)愿教我大乘经律:背外道二乘邪见,扩大心量,正向大乘知见。

(五)愿解发趣:十住位。十住,即是生佛家而成佛子。

(六)愿解长养:十行位。十行,即是广六度而行佛事。

(七)愿解金刚:十回向位。十回向,即是回佛事而向佛心。

(八)愿解十地:十地位,是住佛地而悟佛理。上三十心十地(三贤十圣)这四十个位次,位位皆破无明,显法性。若证初住,则于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在一百个世界成佛,一百个世界八相成道)。八相成道:(一)从兜率天宫下降。(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降魔。(八)说法度众生。菩萨若证二住,则于千界作佛,八相成道。次下循序渐进,每升一阶圣位,便证一分法身;乃至等觉妙觉,功圆果满,毕竟成佛。

(九)愿如法修行:愿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法,顺着这法去修行。

(十)愿坚持佛戒:盖心地法门,皆以戒为根本。若不持戒,云何进趣?故必要发愿持戒。

具缘:此是遮业,限于受戒的人所应当做的。若无大愿,难克大果。若应发而不发,随时结过。有三缘成犯:(一)无心发愿:他懒惰,没有心发这个大愿。(二)不愿所愿:他反对这个愿,不愿意发这个愿。(三)置愿速忘:设或有这个愿,但发了愿,马上就忘了。纵发了愿,还要朝夕受持,莫使须臾忘失,使臻菩提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肿瘤病房的交响曲,奏出了人间百味杂陈

肿瘤病房的交响曲,奏出了人间百味杂陈

窗外,车鸣声、风声、雨声,声声入耳!门外,聊天声、电话声、咳嗽声,声声刺耳!室内,呻吟声、呕吐声、吐痰声,声声钻心!这是一首高跌起伏的病房交响曲。整个肿瘤科弥漫着消毒水味与药味,进出的家属都脸色凝重...

拜忏佛像有什么感应

拜忏佛像有什么感应

  拜忏能够让我们的业障和罪孽得到消减,使我们在修行时更加的快速,也能够为我们破除一切的烦恼,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而且通过拜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在遭遇任何厄运和劫祸时都能...

对佛教不了解的“修行人”,非常执著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圣尊等神通。常听有人吹嘘“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不少人为追求这些而学佛,却不知这不但达不到解脱的目的,反而很可能会走火入魔。

 

常有人问:佛教大德为何不以神通度化众生?


《长阿含经》中就有现成的答案,佛告坚固:“我终不教诸比丘为婆罗门、长者、居士而现神足上人法也,我但教弟子于空闲处静默思道。若有功德,当自覆藏,若有过失,当自发露。”


世间的特异功能、杂技、魔术,都能显示许多难以置信的现象。随着科学日益发达,上天入地早已不是神话,所谓的神通若仅限于此,除了盗名欺世,又有何用呢?


从前,仲敦巴格西与四位瑜伽士前往热振。一天,己到骄阳当头,应当食用午餐时,他们的食物却一无所剩。


一行人饥饿难耐,正商量如何应对之际,衮巴瓦却胸有成竹地说:“我将会吃到从山嘴往上攀登的人所带来的食物。”当他话音刚落,一位施主便携带着丰盛的斋食即时而至,他们终于得以饱餐一顿。

仲敦巴格西向来喜欢隐藏功德,对衮巴瓦示现神通极为不满,声色俱厉地训斥道:“衮巴瓦,你不要妄自尊大!”


可见,若无特殊必要,高僧大德除了开显佛理引导众生外,一般不会轻易示现神通。


现在有些修行人,整天神神叨叨,到处炫耀自己的梦境、验相或感应,看到一点东西、听到一点声音,就自以为得、沾沾自喜。其实这些并不重要。倘若你通过修行,自私自利心减少了,利益众生之心增上了,这才是最高级的神通!

倘若你通过修行·········这才是最高级的神通!

对佛教不了解的“修行人”,非常执著天眼、天耳、天上飞行,或者开中脉、见圣尊等神通。常听有人吹嘘“某人又开天眼了”、“某人又见到观音菩萨了”------不少人为追求这些而学佛,却不知这不但达不到解脱的...

重庆华岩寺僧团行脚朝圣

重庆华岩寺僧团行脚朝圣

身披衲衣、头戴斗笠、严持毗尼、托钵行脚,当150余人的队伍出现在重庆至南川金佛山的村落山谷时,沿途百姓在雨中默默注视着他们。这是一支在大雨中依然清净庄严的队伍,这是一群用芒鞋丈量泥泞山路的朝圣者。人...

禅宗大德故事:珍惜现在

禅宗大德故事:珍惜现在

日本亲鸾上人九岁时,就已立下出家的决心,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说:你还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亲鸾:我虽年仅九岁,父母却已双亡,我因为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一定非与父母分...

钟茂森:《女论语》如何做女人

钟茂森:《女论语》如何做女人

钟茂森:《女论语》如何做女人 这一章是讲事侍丈夫,如何处理跟先生的关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尤其是夫妻的关系,现在真的是十家里头恐怕八家都会有矛盾,真的能够夫妻之间相敬如宾,没有吵过架的,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