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第三十五不发愿戒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愿」者,缘心善境,希求胜事。「常应发」者,表示不是发一回愿就得了,而要数数发,令菩提心相续不断。「一切愿」者,总指十愿:(一)愿孝顺父母师僧。(二)愿得好师。(三)愿得同学胜友。(四)愿教我大乘经律。(五)愿解发趣(十住)。(六)愿解长养(十行)。(七)愿解金刚(十回向)。(八)愿解十地。(九)愿如法修行。(十)愿坚持佛戒。

今略释十愿:

(一)愿孝顺父母师僧:师,即是师父;僧,是三宝之中的僧宝。唐道宣律师云:「父母七生,师僧累劫。」道宣律师说,报父母的恩,得七世才能报尽;报师僧的恩,得累劫才能报尽。因为父母养我色身,师僧资我法身慧命,故第一愿要报恩。

(二)愿得好师:愿自己得一个好师父领导修行,指导我们用功。修道第一要素,是亲近善知识,蒙善知识接引,趣向菩提。

(三)愿得同学胜友:愿得好同学、好道友。因为好同学有很大关系。沩山和尚曾说:「亲近善友同行,如履露水。虽不沾衣,但常润泽。」即此意是。(编按:原文「亲近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亲近好同学、好道友,就像在雾露中行,虽然衣裳没湿,但是时时有一种滋润性。好同学、好善友,虽然没给我们说什么道理,但是他们的榜样,可以给我们做个模范,所以无形之中,对于我们有很大的利益。

(四)愿教我大乘经律:背外道二乘邪见,扩大心量,正向大乘知见。

(五)愿解发趣:十住位。十住,即是生佛家而成佛子。

(六)愿解长养:十行位。十行,即是广六度而行佛事。

(七)愿解金刚:十回向位。十回向,即是回佛事而向佛心。

(八)愿解十地:十地位,是住佛地而悟佛理。上三十心十地(三贤十圣)这四十个位次,位位皆破无明,显法性。若证初住,则于百界作佛,八相成道(在一百个世界成佛,一百个世界八相成道)。八相成道:(一)从兜率天宫下降。(二)入胎。(三)住胎。(四)出胎。(五)出家。(六)成道。(七)降魔。(八)说法度众生。菩萨若证二住,则于千界作佛,八相成道。次下循序渐进,每升一阶圣位,便证一分法身;乃至等觉妙觉,功圆果满,毕竟成佛。

(九)愿如法修行:愿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法,顺着这法去修行。

(十)愿坚持佛戒:盖心地法门,皆以戒为根本。若不持戒,云何进趣?故必要发愿持戒。

具缘:此是遮业,限于受戒的人所应当做的。若无大愿,难克大果。若应发而不发,随时结过。有三缘成犯:(一)无心发愿:他懒惰,没有心发这个大愿。(二)不愿所愿:他反对这个愿,不愿意发这个愿。(三)置愿速忘:设或有这个愿,但发了愿,马上就忘了。纵发了愿,还要朝夕受持,莫使须臾忘失,使臻菩提觉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9」“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东方净琉璃世界宝檀华菩萨!宝檀华菩萨,东方净琉璃世界八大菩萨之一,在东方净土中,除宝檀华菩萨外,还有...

断联多久表明没希望了:三个月以上就没希望了

断联多久表明没希望了:三个月以上就没希望了

在爱情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矛盾而导致分手,分手以后就很少去联系对方,甚至断联。那么两个人之间断联多久表明没希望了呢?一、断联10天内感情还在这个时间段对于你们来说才刚刚分开,你们的感情还没有冷淡,有...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1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1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琉璃光”的梵文是“薛琉璃钵喇婆喝啰阇。琉璃就是薛琉璃,琉璃的意思是青色宝(不是人间的琉璃宝石),它如我们晴天看到的天...

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在家学佛女众的模范人物

佛陀在世的时代,女子学佛而成为伟人圣者的,也真不知有多少?像摩河波阇提、莲花色尼、耶输陀罗、末利夫人、妙龄童女,以及华严经中的休舍优婆夷、慈行童女、婆须蜜多、自在主妇,法华经里的龙女八岁成佛,难摩经...

达真堪布:应该怎样看待2012的预言?

达真堪布:应该怎样看待2012的预言?

达真堪布:应该怎样看待2012的预言? 对于2012年12月21日的预言,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答:我们作为信佛的人,不要相信那些,相信佛讲的法就可以了。这个世界的灾难该来的时候就会来,不该来的时候...

净土法门法语:要培养念佛的习气

净土法门法语:要培养念佛的习气

1 佛在经上劝导我们,人要行善、人要积善,死的时候就没有恶念。善心善行能够提高自己的层次,可是一定要知道,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善念感三善道,恶念感三恶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2 用什么方法克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