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怨天尤人,这个很可怕!

(一)

1

印祖教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深信因果。真正深信因果的人,安于自己的现实状况,他生活过得很自在,很快乐。

2

不相信因果的人,逆境现前,受果报受得不甘心不情愿,他在这里头怨天尤人,天天在造罪业,这个很可怕!

3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要知道这前世的因,你看看现在受的就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想来世什么样的果报,现在造的因就是。

4

我来世有什么样的果报,我这一生的思想、言行、造作都是因。如果我的因善,那来生的果报就殊胜;如果我的心行都不善,那来生就到三途去受苦报!

(二)

1

世尊这两句话,可以让我们,小看个人,大看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世界。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这果,你就晓得前世造什么样的因;再看看现在社会大家造的因,你就晓得这个社会将来会有什么果报。

2

历史是一面镜子,这决定不是假的!所以看看现在这些人,他想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我们就晓得这个社会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3

大家如果都向善,都讲求仁义道德,将来这个社会的前途就非常光明;如果每一个人都搞贪瞋痴,都损人利己,那将来这个社会可怕!

4

所谓“因果通三世”,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个一定要知道。

(三)

1

佛法里面讲,果报有三种:现报(这一生就受果报)、生报(生报是指来生)、后报(后报是第三世以后,一直到无量劫)。

2

现报就是这一生造的,这一生果报现前——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你这一生当中挫折凶祸,事事不如意;你心善、念善、行善,你在现实生活当中,身心安稳,幸福快乐,纵然遇到灾难,你都能化解。

3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这一生当中,无论受到什么样的苦难,都会心甘情愿接受,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知道这是自作自受——前世没修好,你应该受。

4

为什么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你就又造罪业,来生恐怕还不如这一生,那就大错特错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寻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寻法

第三章 寻法在对佛陀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这两个朋友放弃行脚生活,返回家乡马嘎塔国(Magadha),他们此时年约四十岁。⑴找到不死之道虽然面临许多失望,他们仍未放弃希望。相约谁先找到真正的不死之道,就...

歌手张学友坚持吃素

歌手张学友坚持吃素

张学友吃素吃上瘾,对山珍海味毫不垂涎,打算长期茹素让身体继续环保,不过,他也认为吃素体力会较差,原本利用游泳健身的他,则因为氯过敏而暂时放弃这项运动。当初为了求心安为怀中宝宝茹素的张学友,竟然长期吃...

重罪轻报的现象,你有过吗?

重罪轻报的现象,你有过吗?

重罪轻报的现象,你有过吗? 学佛后重业轻报的现象,你有过吗? 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后,会有这些重业轻报的现象,你有过吗?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亦知亦见。菩萨摩诃萨知诸众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

圣法长老:《应作慈爱经》的利益_关于禅修的问答

圣法长老:《应作慈爱经》的利益_关于禅修的问答

《应作慈爱经》的利益在佛陀时代,有五百位居士出家成为比库,他们的修行很好。有一天,他们请求佛陀允许他们前往森林里禅修,佛陀许可之后,他们就出发,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 庄,寻找适合的森林。供养他们的村...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一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一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

第五十一节 报佛恩,太夫人独资建寺煮云法师著老太太病愈之后,精神特别好,把小沙弥当为活菩萨看待供养。吃过午饭后,老夫人就开始问道:小师傅!你是从什么地方来此的?为什么要在那个水边敲木鱼子呢?小沙弥说...

婆媳相处的三个绝招 你学会了几个

婆媳相处的三个绝招 你学会了几个

一提到婆媳关系,很多女人都跟吃了黄连一样,有苦说不出,只能摇摇头叹息的说句一言难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婆媳关系确实是众多人际关系当中最难相处的一种了,两个不同辈分的人,思想和生活习惯都不同,难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