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

佛说法度二王出家缘

佛陀时代,有两位国王彼此不和,经常发动军队,互相袭击,危害百姓甚深。当时,波斯匿王看到这两位国王常为瞋心所绊,处于生死流转之中,不可自拔,心生悲悯,于是向佛陀请教,希望能化解这两人的怨恨,不再互相伤害。佛陀听了,即答应波斯匿王的请求。

这一天,佛陀知道两国正召集军队,准备交战,于是特意带领弟子们前往波罗奈国,于鹿野苑中为众比丘开示法要。开战后,忽有一国兵力不敌,心生怯弱,于是撤退至佛陀所在的地方。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即为他们开示生死无常的道理。国王听了之后有所领悟,心开意解,便决定在佛陀座下出家修行。出家后,由于日夜不断地精进用功,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另一位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心中大患已经去除,甚是欢喜,于是也前往精舍,顶礼佛陀,听经闻法。由于佛陀说法圆融,辩才无碍,使得国王法喜充满,准备了许多美味佳肴供养佛陀及众比丘;并且在佛前发广大誓愿,希望以此供养功德,回向于未来世,令一切众生都能安隐,有所依归,进而解脱,趣入涅盘。

佛陀听了,微笑允诺,并于口中散发五色光芒,光芒绕佛三匝后还入佛顶。阿难见此殊胜景象,即向前请示:「世尊,诸佛如来威仪庄重,无因缘则不破颜微笑,今日世尊以何因缘微笑?希望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盘遮耶王今日供佛功德,不仅不会堕入恶道,还能常享天上人中的诸多快乐,并于三大阿僧祇劫后成佛,名为『无胜』,广度众生,不可限量。我因此而感到欢喜啊!」众比丘听闻开示后,依循佛陀教法精进修行,无有疲厌。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一》

省思

佛经云:「值佛世难」,三宝住世,普度众生,如同佛陀住世一般。因此贫穷之人,若能恭敬供养三宝,人生如黑暗转为光明;富贵之人,若能供养三宝,就是光明再添光明,富贵再增富贵。所以,要把握供养三宝的因缘,为自己种下良善的福德之因,待因缘成熟,必能获得不可思议的福德之果,进而解脱自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规劝青少年祈愿文

星云法师:规劝青少年祈愿文

星云大师:规劝青少年祈愿文慈悲伟大的佛陀!您可知道 我们现在的社会多么混乱啊! 我们现在的人心多么险恶啊!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恐惧中生活! 我们几乎时时都在苦难里挣扎!有些儿童只知道顽皮嬉戏, 不知道...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02以修道来对治五欲,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在家的弟子,一是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佛弟子,要不给五欲的洪流冲没,至少要奉持五戒:一不乱杀而仁慈,二不乱取而...

营养素食的“四色制度”

营养素食的“四色制度”

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三大类:第一类食物主要是供热能,以谷类如稻米、小麦和芋类、砂糖、食油为主,又称“白色食物”;第二类食物主要供应蛋白质,以肉类(红)为代表,包括鱼肉、贝类、畜产品为主,称为“红色食物...

具体八识图解

具体八识图解

八识分成四部分:一、眼、尔、鼻、舌、身:感测器,将外界的讯号转化成可以储存的资料。二、意识:根据所能取得的讯息(包括阿赖耶识与感官讯息)起意做作、分别判断。三、末那识:阿赖耶识与意识的往来传递管道,...

孝牛坟

孝牛坟

金溪前参政漆尉山对我说:在邑南四十里有一个名叫九都的地方,有一家姓黎的农户,养有一对母子牛,牛犊刚满半岁。七月间,农户将乳牛栓在家里,驾着母牛到陇上耕作。耕作结束后在附近洲渚上放牧。中午时分,突然乌...

食素N个理由

食素N个理由

  身体健康拣饮择食避荤  素食者们说“病一般从口入,改食素食,将有助于保持健康,因为:肉类含有毒素——而素食的菜肴大多数是出自地上的蔬菜、大豆、花生、果品等,既富营养,又无毒素。这类食物可使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