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如何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

人,往往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由于自我的观照不够,因此产生烦恼;如果我们懂得观照自己,常常自我反省,并且待人以宽,律己以严,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把自己和别人的立场对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他,他是我,那个时候,平等心、无分别的心就会生起,也就不会过于计较人我之间的是非、善恶与过患了。

尤其,学佛修行的人,和别人相处,“要观德莫观失,要随顺莫违逆”,凡事看好的一面,不要太计较过失。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即使没有过,我们本身有时也会制造一些误会,如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做不当的要求,导致珍贵的友谊、亲情因而破坏,殊为可惜!所以,我们能够观德莫观失,凡事多往好的方面看,多观照自己,多反省自己,多要求自己,不要太计较过失,自然就看不到别人的是非、过患了。

因此,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

1,平等心:

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就不会见到人家的过患、善恶。又如别人的身体上害了一个疮,“好髒喔!好难看喔!”你会讨厌。如果是你自己的手上、身上害了一个疮,你不但不嫌弃它,还会好好照顾它,替它敷药,替它包扎,因为这是我的。你能把人我之间,用平等心去看待,自然看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2,慈悲心:

慈悲的意思是:慈能予善、予乐;悲能拔苦、除难。就是我愿意帮助你去除困难,去除痛苦,带给你幸福、安乐。你用这种慈悲心来待人,别人纵有不是,也会以一种同情心、怜悯心去包容他。中国四大菩萨中的大悲观世音菩萨,为甚么信徒都欢喜把他供在家里的客厅,或者特地设立佛堂?为甚么每个人都把家里最好的地方让出来供奉观世音菩萨?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慈悲,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无处不可以到达。所以,我们有了慈悲心,做人处事真是无往不利。

3,广大心:

就是包容心,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的心胸可以包容一个国家、人民,所以他能做宰相。佛陀的心能包容天地,等同虚空,所以,他是佛陀。弥勒菩萨大肚能容,能容纳好与不好的一切事情,所以,他心宽体胖。

4,空无心:

虚空能容,所以能成其大。虚空里森罗万象,无所不包;我们的心也要像虚空一样,对于是非、善恶,以虚空的心来看待,用虚“无”的心,空去一切。无,并不是叫我们胡涂,无心是大智若愚,无心里面自有更大的智能包容一切。

5,般若心:

般若就是最高的智能,学佛最主要的,就是要开发自己的般若智能,用般若的智能来看世间,处理世间。例如,有了般若,就会明白佛和众生是“二而为一,一而不二”,佛是已经悟道的众生,众生是还没有悟道的佛。虽然悟道有先后,可是人人本具的法性,是没有先后分别的。所谓“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你懂得自他平等,就能把世间的差别现象统一起来,从差别里认识人我一如,就能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6,感恩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时时心存感恩的人。用感恩心来待人,则人人都是善友;用感恩心来处事,则处处都是净土。例如感谢别人过去说过我一句好话,给过我一个笑容,跟我点过头,和我握过手。别人对我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值得我们感谢的。果能如此,还有甚么可以嫌弃别人,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7,助道心:

别人对我好,固然要感恩;纵有不好,将之视为学佛的逆增上缘,自然不会心生不满。如果能进一步发心布施佛法真理给人,帮助别人学佛入道,能以此助道心待人,自然不见别人的过患。

8,惜福心:

惜福就是珍惜自己的福报,平时要能节俭,不奢侈浪费。因为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太多,不能满足,看到别人有钱,则容易心生嫉妒。所以,自己要有惜福心,自然就会淡泊物慾,自能不见别人的是非、过患。

总之,六祖惠能大师提倡参禅,禅不一定要坐着参,重要的是把禅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里,融入到自己的生活里。禅,能沟通人际、物我的关系,禅能把我们带入到一种满足、安乐、平等的世界里,禅是帮助我们证悟真如自性的。如果我们有了禅,自然就不会见到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 ——摘自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 第二十七个故事

觉真法师:彻悟人生 第二十七个故事

(第二十七个故事)坦山和尚和他的侍者外出行脚,走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漂亮的女孩子立在河边,也想过河,却无法过去。坦山说:“我背你过河吧!”于是,背着她,过了河。那女孩子千谢万谢地走了。两个和尚继续赶...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4:功德福报无量无边,远胜种种布施!

念佛法门如此殊胜4:功德福报无量无边,远胜种种布施!

【念佛比布施的福报,多出无量】若人施七宝满千万亿刹受持此佛名福报过于彼能持此佛名即得无量福是人所生处天人常恭敬若人持佛名千万亿劫中不被他毁辱一切世界中名闻悉流布若人持佛名千万亿劫中天人常供养无有毁之...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精校版)

太上感应篇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又有叁台北斗神君,在人头...

经常和老公吵架进入婚姻瓶颈怎样挽回婚姻感情

经常和老公吵架进入婚姻瓶颈怎样挽回婚姻感情

我叫小文,和老公是大学同学,两人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就相恋结婚。本来以为结婚就是终点的我,才发现,结婚以后真的是有太多的问题,两人更是进入婚姻的瓶颈期,这样下去,两个人的结果就只剩离婚了。但是,我...

破戒果报故事:牛鼓偿罪——僧法爱

破戒果报故事:牛鼓偿罪——僧法爱

牛鼓偿罪僧法爱唐朝北台山后,有一座黑山寺。里面住着一位僧人,法名法爱,任当家师的职位。因为职务上的便利,他竟然将四方施僧之物,占为己有。由于囊括不少,就在南原广置了田地。最后他将这一大片的田产,在临...

有裂缝的水罐

有裂缝的水罐

一个印度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有一条裂缝,另一个水罐则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能把水从远远的小溪运到主人家,而那个破损的水罐在到达目的地时,里面只剩下半罐水了。因此,挑水工每次回到主人家时就漏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