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心经》第5课02

星云大师讲《心经》

第5课丨人最可怜之处就是不自在,一直为别人而活!02

二、说到“观自在菩萨”,我们必须先了解“菩萨”

常有人以为菩萨一定都是神通自在、飞行去来、神通变化的,其实菩萨的意思不是这样。菩萨在印度话叫“菩提萨埵”,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一、大道心众生,二、觉有情。

所谓“大道心众生”,人人都有份,只要是发大道心者,就可以称做菩萨。只要是觉悟的有情,就可以称做菩萨。

过去有一个出家人问惟宽禅师:“禅师,什么是佛?”

惟宽禅师说:“我不告诉你。”

“为什么呢?我请示你,你怎么不告诉我?”

“告诉你,你不会相信的。”

“禅师,你的话我怎敢不相信呢?”

“你问我什么是佛?你就是佛。”

“我就是?我怎么不知道我是佛呢?”

“因为你有‘我’,所以就不知道了。有我执在,有假我在,那不是真我。”

“有‘我’在,不能认识佛,不能认识菩萨。那么,禅师,你觉得你是佛,你能够见佛吗?”

“唉!糟糕,刚才有了一个‘我’,就已经不是佛了,现在又加了一个‘你’,更不是佛。有‘我’有‘你’的分别,就不能见如来。”

“那么无我无你,我们就是佛了?”

惟宽禅师说:“无我无你,谁是佛?”

有我有你,不是菩萨、佛,那么无我无你,谁是菩萨谁是佛呢?菩萨和佛,在离开你我,在不执著、无分别的平等性之上。所以“众生一体”,大家都是菩萨。

有人会想:“那我可了不起了,想不到才来读个《般若心经》,马上就成菩萨了。”对的,大家都是菩萨,不过和观自在菩萨一比,还是差了一大截。

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等于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的学生都称作学生,但是幼儿园学生和研究院学生一比,程度却是差了一大截。同样的,观自在菩萨就好比是研究院的研究生,而我们则还是幼儿园的学生,是初学菩萨。

在佛教里,自称菩萨的人很多,例如太虚大师有一首诗说:“比丘不是佛未成,但愿称我为菩萨。”你说我太虚是比丘,惭愧不敢当。为什么?比丘戒,我虽严持了,但是并不圆满,所以我不敢自称比丘。而说我是佛吗?更不敢当,我还没有成佛。那怎么办?“但愿称我为菩萨”,我已经发菩萨心,已经发菩提心,我已经是大道心众生,我已经是觉有情,所以你们可以称我为菩萨。因此,人们常称太虚大师为太虚菩萨。慈航法师也自称菩萨,他写信给人都自称“慈氏菩萨”,表示直下承担发心发愿。

菩萨不是静静地供着给人礼拜的,菩萨是活泼泼地为人间服务,为人间布施欢喜,为人间勤劳工作的行者。

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菩萨像什么呢?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月现前”,菩萨就像天上的一弯明月,哪里有水,它就在哪里映现。天上有月亮,河里面就有月亮;天上有月亮,盆里面也有月亮;天上有月亮,茶杯里面也有月亮。月亮是不偏心的,只要水清净,里面就能映现出月亮。同样的,只要我们众生的心里清净,菩萨就会在我们心里现起。所以,我们要想做菩萨,就要从清净自性、平等自性,从去除自私的心做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泰国僧侣与老虎相处“和谐社会”

泰国僧侣与老虎相处“和谐社会”

僧侣亲手喂老虎甘蔗我们来玩个游戏相依如果有一群人,相信成年老虎能与人和谐共处,那么他们一定是老虎寺的和尚。老虎寺位于曼谷西面约200公里,僧人和17只老虎一起生活。尽管它们拥有惹人喜爱的名字,比如“...

中国史籍记载的佛陀降生时的天异现象

中国史籍记载的佛陀降生时的天异现象

佛教中有一部重要的经典,以诗歌的方式记载了悉达多太子成佛前后的重要事情,以及他所宣说的佛教义理。这就是收录于《大藏经》“本缘部”的《佛本行经》。《佛本行经》又称《佛所行赞》,是由古印度马鸣菩萨所著,...

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的念佛奇缘

法照大师也是唐代高僧,因其思想与行持,皆与善导大师相似,后人认为他是善导大师再来示现的,所以尊称他「后善导」。 法照大师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静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钵显现一种圣境:高山中有间寺院,...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考生祈愿文

每一次的经验都是前进的基石,每一次的成败都是未来的借镜  慈悲伟大的佛陀!今天弟子怀着祝福的心情向您祈愿:祈求您加被参加这次2016高考考试的考生,让他们都能金榜题名,顺心满意。因为他们有成败得失的...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众生和世界的无常 问:如果内情众生和外器世界都是无常的,那么众生怎样存在于世界中? 答:一切法都没有恒常的。外器世界也好,内情众生也好,都是无常的。无常有相续之无常,也有刹那之无...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王府井大讲堂--楼宇烈教授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开篇第一讲《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楼宇烈教授开讲 楼宇烈教授六十余年来辛勤劳作,知行合一,桃李遍天下,慧语润大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实践者与弘扬者。 楼宇烈教授先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