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苦、静、凡、放

禅茶一味的思想基础,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

其一曰苦。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参禅即是要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都是以静为基础。在静坐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此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其四曰放。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

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茶联的品位去参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散播快乐

星云法师:散播快乐

“我们要把欢喜快乐散播在人间!”多么美好而有意义的宣言呀! 社会上,多少人每天忙于修桥铺路,为了给人方便,这是散播欢喜快乐在人间;多少人无私的恤寡济贫,为了给人帮助,这是散播欢喜快乐在人间。有的人平...

[拉珍文集] 信 佛

[拉珍文集] 信 佛

信 佛拉珍我曾对一个烦恼不堪的行者说:“你不信佛”。她圆瞪眼睛反驳:“我学佛修行十几年,不信佛信什么?”我说:“你不信。佛陀说烦恼生时即是我执魔,你不信;佛陀说诸法如梦幻泡影,你也不信。你若真将佛的...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回 妙善师赤足赶行程 加拉族游牧居沙漠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回 妙善师赤足赶行程 加拉族游牧居沙漠

第二十回 妙善师赤足赶行程 加拉族游牧居沙漠话说妙善大师正和那白象说话,不料那时毛人已发现她脱逃了,跟踪寻来,后面暄声大作。妙善大师听得,道声不好!白象呀!那边夜叉追来了,如何是好?你端的有心相救时...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人生的春天与镜台山的春天,竟是两重天

编者按:如今虽是夏日炎炎,但作者给我们分享了和煦的春光,灵动的畅想,自在的游访以及修行的方向……阳春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清晨,我沿着镜台山曲径而上,越到高处视野愈加开阔。镜台山是天然的氧吧,空气清...

天雷示警,因果不爽——古今中外邪淫、不孝真实因果案例

天雷示警,因果不爽——古今中外邪淫、不孝真实因果案例

我们经常听白叟们讲做了伤天害理的事要遭天打雷劈,这不是没有事理的。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因果报应,谬误百出,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中国素来有雷神的崇奉。天雷示警,是果报的一种形式。古往今来,雷击恶人的...

邪YIN的祸报事例八

邪YIN的祸报事例八

◎江苏省有某家公子,想奸淫一寡妇,同窗朋友便为他设想计谋,约定某日前往。到了该日,公子的父亲梦见神告诉他说:‘你儿子本来可有功名,但因心术坏,功名完全削去,至于为你儿子设计害人的该友,应当斩肠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