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随法师: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

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

即使有些人是菩萨,他讲的如果违背了净土法门,都可以不相信。一般人不容易做到这点他是菩萨怎么敢不相信呢?有些大德高僧讲的,他是修行非常好的,有些甚至被认为是开悟的人,他讲你要怎么才能往生。

大家知道很多人讲的一句话: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到底这句话对不对呢?这句话是谁讲的呢?我们要找原因。这句话的道理:你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也不一定能往生,你要清静,你要有功夫。 其实这句话是不能拿来讲净土的。它是明朝时候禅宗的一位高僧憨山大师讲的,他是学禅宗的,是按禅宗的思路来讲的,禅宗当然是注重修行、注重功夫的。用禅宗的理来讲净土法门,肯定就有违背、隔阂的地方,因为禅宗是靠自力,站在这种角度就讲出了喊破喉咙也枉然的话;净土宗是靠佛力。

我们学净土法门的人,因为不明白这种关系,把这句话当成圣旨一样来提倡,这样反而会动摇很多念佛的人,觉得喊破喉咙都枉然,那我们很多人喉咙还没喊破就更枉然了,往生就更没有希望了。

同时这两句话前面还有两句,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就不提。这本是四句的偈子: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前两句话其实很重要。念佛容易信心难,念佛非常容易谁都可以念,但是对念佛有信心的人不多,不容易相信念佛能够往生。如果你的信心过不了关,后面就出问题来了,所以心口不一总是闲,你表面在念佛,但心里怀疑,心里担心,心里有顾虑,担心不能往生,这就是不如法的、跟净土法门有隔阂的地方。

如果念佛的人对阿弥陀佛都信不过,那能叫念佛人吗?边念佛边怀疑阿弥陀佛,说我不能往生,那个距离就拉开了:这种念佛就是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的,不是真实地相信阿弥陀佛,这种情况下勉强可以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但是他如果能真正喊破喉咙,说明他是很有信仰的人,对不对?他能够喊破喉咙,说明他很依靠这种佛号,他就不会枉然,这句话要会理解,善于理解我们现在有人做到喊破喉咙吗?

我们如果没有智慧眼,对净土法门信仰不够,就很容易动摇,受其他各种说法的影响。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 别解别行、异见异解,它跟净土法门是不相应的,是其他法门的观点。

我们学净土法门,如果遇到这种不同的知见,就宁可相信释迦牟尼佛讲的:念佛能够往生。这种观念可放到一边,它是菩萨讲的,我可存放起来;它的角度立场不同,我们就相信佛讲的,相信净土宗的祖师讲的,所以不可相信菩萨不相应教法。菩萨讲的如果跟净土法门有违背,可以不相信。我们到底信谁呢?只信佛的。

有些人说:我又不了解法义,怎么办呢?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大家知道善导大师,他是弥陀再来,是净土中的开宗祖师:这就是我们可以建立信心的地方。普通人看不懂法义,我们可以听善知识。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学佛法,尤其是净土宗,表面看是人人都可念佛;但是,我们如果没有善知识的引导,可能会走入一片误区,走不出来心中有很多疑团解不开,我们可能会听得越多疑问越多,这时就纠缠在里面,解脱不出来;这时就需要真正对净土法义比较通达的人,由善知识来引导我们,我们才能从里面走出来。

比如临终的人,大家知道,《观经》下下品里面讲到:他是五恶十逆的人,临终时遇到了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印光大师对此有个人解释:劝他念佛的人就是善知识。

净土宗的善知识和其他法门的是有差异的。其他法门讲善知识,要注重几点:一、理论要通达;二、修行要好,德行要高,甚至于像禅宗还要开悟,密宗里面还有十种功德利益,才有资格称为善知识。但是在净土宗里面,善知识的标准不同只要是劝人念佛,只要能给人往生的信心,这样的人就是善知识。

我们看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人可以引导人念佛,也可以成就人往生。比如很多助念的人就可以帮助人往生。助念的人可能都是普通人,都是学净土法门,都是念佛的,他们也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也有烦恼,也跟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在世俗之中;但是他能成就人,能够让人往生西方,那么这种情况他就可以被称为善知识了。所以净土法门对善知识的标准,不是站在我们个人修行的角度讲的,而是说,要能够引导别人念佛,能够让一个人相信阿弥陀佛,成就他,这种因缘就是善知识。

即使你是菩萨,如果不能成就一个人往生,那就不是净土门的善知识了。在其他宗派里被称为善知识的人,比如禅宗有开悟的人,能让别人开悟,是禅宗里面的善知识;但是如果讲净土,跟净土教义违背了,那就不是净土宗善知识。

我们要分清法门不同,其标准是不一样的。当然有些人说法法相通,法法是平等,法法都是一样的。从原则上可以这样讲;但是法法相通,我们要看从哪里相通:归宿是相通的,结局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认为都完全一样,平等,没差异,那就是不知道法义的差异了。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八万四千法门呢?这就是因为法门不同,应机不同,他入手的方便不同,净土法门就是最方便。蕅益大师讲的三句话, 说净土宗是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它是最方便的法门,谁都可以念;它是最了义,就是义理上是最圆满的。佛法里有了义、不了义:了义是义理最完整,最圆满,最透彻;而有些教法是不圆满的。比如在小乘佛法里,他们认为众生是不可能成佛的,最多得罗汉果位;他只相信有释迦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这就是不了义的,不究竟的。

净土法门是所有究竟法门当中最究竟的,是圆顿法门当中最圆满的,最快速的法门这个理论,只有佛能完全了解。所以如果我们听到不同的观点,自己要有分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乘宗法师:奉献自己,成就众生

乘宗法师:奉献自己,成就众生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的精神修持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我们的生命...

净土法门法语:它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

净土法门法语:它能帮你成佛,也能帮你下地狱

1 佛教导我们用真心念佛,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不能用妄心,妄心是生灭心,妄心是轮回心,用妄心决定不能超越轮回。2 念佛要用真心念,要用至诚心念,那个感应比什么都快,《弥陀经》里面讲它的成就,若一日到...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神理分明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神理分明

神理分明康熙末,张歌桥有刘横者,居河侧。会河水暴满,小舟重载者往往漂没。偶见中流一妇,抱断橹浮沉波浪间,号呼求救。众莫敢援,横独奋然曰:汝曹非丈夫哉?乌有见死不救者?自掉舴艋追三四里,几覆没者数,竟...

佛教名词:经藏

佛教名词:经藏

经藏(佛教解释)经藏,是梵文 Sūtrapitaka 的意译,Sūtra (?????) 旧译修多罗。Sūtrapitaka 音意合译为素袒缆藏,指释迦牟尼诸弟子所传述的释迦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其后佛...

观音显相 佛光满室

观音显相 佛光满室

清 凌氏、母叶氏凌氏。法名善益,吴县人张廷表的妻子。她的母亲叶氏,持长斋达四十年,礼古潭和尚为师,每天礼拜《华严经》,如此循环不停共拜了三部。母亲叶氏年八十一岁时,梦见罗汉现金色身,然后往生。凌氏年...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之二:业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之二:业

第二篇 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