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你若能这样,不管什么法都会明白,都会成就了

《佛遗教经浅释》

◎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少免]楼驮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

“为断彼之疑”,就是断所有人的疑惑。“阿[少免]楼驮”,你们各位都知道,就是欢喜睡觉的那位尊者,因为欢喜睡觉,被佛骂了,骂得他七天七夜不睡觉,所以眼睛就瞎了。眼睛瞎了之后,就得到天眼通,成为天眼第一。他看三千大千世界,好像看掌上一个庵摩罗果一样,所以这位尊者是天眼第一。

前面这一段经文就是他说的。“虽说此语”:他虽然说了前面那么多的话,而在大众里边,也“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他们这些法会的大众,所有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和式叉摩那尼等等,都明白了四圣谛的道理。“世尊欲令此诸大众”:但佛想要令在法会的大众,“皆得坚固”:皆得坚固的信心,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明白这四圣谛法,真正明白世间的因果──苦、集二谛,和出世的因果──道、灭二谛,明白了世间和出世的因果。“以大悲心”:佛又用平等大慈悲的心,“复为众说”:又为他们大家来说这个法。

“汝等比丘”:说你们各位修道的人,用功修行的人。“勿怀悲恼”:我现在要入涅槃了,这是最后为你们说法,可是你们不要悲泣,不要生出一种烦恼。“若我住世一劫”:假设我在世间住世一个大劫那么长的时间,“会亦当灭”:会,就是等一等。等一等还是一样要灭度的。“会而不离”:我们聚会在一起,要是不离开,不散这个会,“终不可得”:这是没有办法做得到的。一定是有聚就有散,我们现在聚会到一起,到时候也就要散的,所谓“没有不散的宴席”。“自利利他”:你要对自己有利益,也要利益其他人。

我们修道的人要这样想,只要能利益其他人的,我们尽量去做,至于自己有没有利益,那不要想它。你自利利他,就是行菩萨道;你若专利他而不自利,这就是佛道。佛是只知道有其他人,不知道有自己,所以他才成佛的。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佛的精神,所以要先利益其他的人。自己有没有利益呢?不要打算,这样子才是真正修道的人。好像某某,天天在万佛圣城利益其他的人,他把自己都忘了,但是他还是一样要往好地做,谁买一点果汁给他,教他喝一点果汁、可口可乐啊,他说:“你要教我犯戒啊 ?!”他就是不喝,他这个样子坚持戒律,就是修行,一点一点的上路。这都是我骂出来的,骂得他愿意守戒律了,若不骂,还不会这么坚固,所以还是多骂几次好一点,他若说:“我受不了!”要跑,没有地方可跑的,跑不出三千大千世界。

“法皆具足”:你若能自利利他,把自己忘了,那不管什么法都会明白,都会成就了。你若尽想自己,一天到晚自私自利,就一天比一天愚痴,一天比一天不明白道理。所以法皆具足,就是要自利利他。“若我久住”:佛说,假设我久住在世间,“更无所益”:对人更没有益处。“应可度者”:我所应度的众生,已经都度了,我所要教化的人,也已经都教化了。“若天上人间”:或者是天上的天人,或者是世间的人,“皆悉已度”:我都把他们度完了。

“其未度者”:我还没有度完的,“皆亦已作得度因缘”:也已经都种下得度的因了,种下这种种子了。“自今以后”:从今天以后,“我诸弟子”:我所有的弟子,“展转行之”:你们要互相教化,互相劝勉,互相修行,辗转地一个传一个,一个传一个去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这就是佛的法身常在这个世间,“而不灭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我虽然入涅槃了,但是你若能依照我的法去修行,那也就等于我没有入涅槃一样的。

人若常常胡思乱想,想得太多了,邪魔鬼怪就会乘虚而入。如果你里边没有邪,外边的邪就进不来;你里边要是干净了,那些邋遢东西也进不来,所谓:“没有内虚,不招外感”,内里头若没有病,外边的病也进不来的,因为你防守得很严的,外边的贼它进不来。那么就因为你尽胡思乱想,所以就招来这种邪啊、鬼啊,上身作怪,所以种种的问题就发生了。

因为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正心修身。正心,就是不乱打妄想,不想不正当的事情,那么鬼就不来了。好像有一个喂猫的碗在这儿,那么很多苍蝇就会来吃,因为它邋遢。若没有这个猫食的碗呢,那些苍蝇就不会往这儿落了。所以内里边有什么,外边就招什么,这不是从外边来的,而是你内里头请它来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先正心,然后诚意、修身。如果不打那么多妄想,什么鬼也都没有了,这一点是很要紧的。

人若不是光明正大的,想在佛教里头或者抛砖引玉,或者混混骗骗的,尽欺骗人,那么将来都会受果报,因为邪里邪气的,很不正当,所以将来都会被鬼迷的。邪道,就像茅山,专门念邪咒害人的,又好像喇嘛有一种咒,他一念这咒,你七天以内就要死的,这都是邪道。

恭录自《佛遗教经》浅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黄念祖:《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第二卷1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黄念祖 第二卷 圆满成就第九 第九品,名圆满成就。以上从第四至第八品,皆显法藏大士因地愿行。从本品起则是...

日常的佛心行禅:父亲的“绯闻”

日常的佛心行禅:父亲的“绯闻”

父亲的绯闻我与姐姐是听着同一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如此:父亲在读中学时爱上了一个叫张菊花的女孩,后来发生了意外,张菊花被倒塌的危房砸伤。在她快死时,父亲当着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拼命地、一声...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五则·小妾的美德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五则·小妾的美德

第五则小妾的美德有一位长者,家中很富有,娶了一位富贵人家的女子为妻,并纳有一个小妾。小妾面色微黑,与妻子的美貌相比,不免相形见绌。因此那妻子便在家中作威作福,将小妾如奴仆一般使唤。有一天,有位辟支佛...

情感专家告诉你三招老婆出轨怎样挽回婚姻

情感专家告诉你三招老婆出轨怎样挽回婚姻

每一个女人对于婚姻都是有很好的向往的。很多人在结婚前总会幻想自己结婚以后和丈夫的每一件甜蜜的事情。但是真的结婚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仅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吵架,一不小心还会面临婚姻危机,怎么才能...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人生要学会遗忘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人生要学会遗忘

人生在世,忧虑与烦恼有时也会伴随着欢笑与快乐的。正如失败伴随着成功,如果一个人的脑子里整天胡思乱想,把没有价值的东西也记存在头脑中,那他或她总会感到前途渺茫,人生有很多的不如意。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

大乘显识经(2卷)

大乘显识经(2卷)

0347 12 P0178 大乘显识经(2卷)【唐 地婆诃罗译】No. 347大乘显识经卷上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