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今天及;时修行,方为上策

  算一算人生有多少年

  ◎宣化上人 开示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七〇年十一月十八日

为什么我要把这个金刚和我们的身体比?因为我们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短的时间,由生到死,不过几十年的时间。我们自己来算一算,活到七十岁,或者八十岁,或者九十岁,或者一百岁。就算活到一百岁,去十五年青年的时候,十五岁以前你什么事情也不会做,只知道或者读书,或者派派报纸(送报纸)可以赚到 twenty-five cent(二十五分钱),这是最好的孩子了!或者到各处去捡一捡垃圾,回来把它烧火,这也是好孩子!这十五岁以前,最好的、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用,没有什么出息,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十五岁以前的光阴没有用。

那么最后,等要死了这十五年以前,就算你活到一百岁,去了十五年少年的时间,再去了十五年老的时间,那老的十五年,相信腿也不帮你忙了,脚也不帮你忙了,眼睛、耳朵、牙齿都不帮你忙了!眼睛说:“哦,我跟着你这么久了,你老得这么样子,我不跟你了,我要走了!”所以看东西看不清楚了,这眼光先走了。耳朵说:“喔,我们眼大哥走了,我这个耳朵老弟也要跑了!”它也听不见了,就聋了。牙齿一看眼睛也跑了,能听的这个耳根也跑了,它也不愿意跟着这个老人在一起了。哦,牙也都掉了,牙跑了!

舌头可跑不了,为什么?因为它没有志气,不刚强,不像金刚菩提海那么样硬。因为它很软的,所以它说:“啊,你们都跑了!我还要帮助这个老人几天,无论如何我要讲义气,我要对他好,不会对他不好!”所以舌头不跑。虽然不跑,但是这个舌头也有几吨那么重,说话说不清楚,嗡嗡──连说我要喝茶,也说不清楚了!你看,果何的父亲大约现在就有这种情形了!天天要果何去侍候他,还骂果何没有侍候好他。这要不是老糊涂了,怎么会这样子呢?有人来侍候还骂,这是因为老得不清楚了。

那么要死的前这十五年也没有用,你站都站不起来了,真没有用!你活一百岁就去了三十年,老去十五年,少去十五年,中间还有七十年。这七十年,是很长的时间啦,很不错啰!可是又有一半睡着了,这七十年不像我们这坐禅说是二十一个钟头来打坐,不睡觉,把眼睛用香板支起来,看着这个香板!那么中间这七十年,我们又有一半睡着了,就剩三十五年。

三十五年,你再算一算,每天去一次厕所,这一次就算你最快五分钟。吃饭,算你吃得最快,最低限度也要十五分钟,一天吃三顿饭就去了四十五分钟。再加上五分钟,就是五十分钟。你再喝杯茶,抽口香烟,或者东张西望,无形中就又去了十分钟,这些十分钟是根本没有法子算的,就算一个钟头了。

你想一想再算一算,这三十年每一天再去一个钟头,又减去多少时间?因为我算术算得不太清楚,所以这三十五年去多少个钟头,我也不算它,你要是想知道,可以算一算。那么这样子一来,在这三十五年的期间,最低限度还要去五年,只剩三十年。

这三十年,你说你能做什么?所以,我们如果不到金刚菩提海去,就在这个地方轮回来轮回去,忙得不得了!一天到晚填这个无底的窟窿,吃了它又跑,吃了填下去,它又从下边漏了。这一生为口腹忙得不得了,等走完这一生,时候到了,它也不说:Thank you very much。对你一声多谢也没有。你说这个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若不到金刚菩提海里边去,那简直是太愚痴了!

【编注】恭录自《百日禅选辑(一)》(宣化上人开示)

  今天及时修行,方为上策

  ◎ 宣化上人

我们在这世界上,应该赶快修行,不要等待。年轻时不修行,等到白头时再修行,那就来不及了,所谓: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年轻人也会很快死去。无常鬼他不管老少,到时候,不客气捉去见阎罗王,所谓:

阳间无老少,阴间常相逢。

各位注意!光阴很宝贵,一寸时光,就是一寸命光,不要随随便便把光阴空过,等三灾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否受得了?趁现在年轻时,要发奋修行,不要等到明天才修行。今天及时修行,方为上策。有人想:“今天先不修行,等明天才修行。”明天又等明天,等来等去,头发白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牙也掉了,到了那个时候想修行,身体不听招呼,四肢不灵活,那时就苦不堪言。

各位要知道,我们活在世界上,好像没有水的鱼,没有多久的时间,便呜呼哀哉!所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大众!

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我们从无量劫以来,一直到现在,还不知修行,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是很值得我们痛心。为什么到了现在,还要等待,不去修行,各位想一想,时间不会等待,转瞬之间,一生就结束了。

【编注】恭录自《宣化上人開示錄(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

佛化沙门度七比丘

从前,有七位比丘一起到深山里修行参道,然而历经了十二个寒暑,还是不能与道相应。一天,七人共坐一处,讨论是否要继续修行。一位比丘首先说道:「我们出家修行不畏艰苦,不惧寒热,不但放弃了世间种种享乐,还要...

惨遭鬼踢,真心转境

惨遭鬼踢,真心转境

文/智行法师(一)惨遭鬼踢有道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六月火热的一天正午,我从植物园回来,碰到一位体貌端正的法师问路,便三言两语聊了几句,一时忘记问其法名。事隔半年他来双泉禅院常住,我请...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姚维佛性理论问题是整个佛教的中心问题,其涉及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宗教哲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探索一切现象背后的依据,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其二是宗教实践问题,即探索佛徒修习的最高境界...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物外圆信禅师悟道因缘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物外圆信禅师悟道因缘

物外圆信禅师悟道因缘伏牛物外无念圆信禅师,月幻禅师之法嗣,俗姓高,金台人。圆信禅师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初投隆恩无际明悟禅师座下参学,久而有省。后归伏牛山,结茅隐居。数年后,圆信禅师...

佛教常识:第四课、寺政外事

佛教常识:第四课、寺政外事

第四课 寺政外事禅堂、客堂、库房及衣钵寮,为丛林的基本组织,俗称「四大堂口」。禅堂专管教育,负责训练人才;客堂管理人事,接待十方;库房负责总务,照顾生活所需;衣钵寮则典藏常住资料,维护法统。四大堂口...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佛典选读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佛典选读

佛典选读一、父母恩深世间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心地观经》二、孝亲之道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