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第八觉知

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八大心普济觉

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生死苦。为了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在佛法修持上,必有生之年,需随时随地发菩提心。为何?因普救众生的决心,是大乘佛法的基本悲愿(即学菩萨发心)。发心是为修善法不断如来种性,为灭少苦恼,必发断除无明烦恼之苦。修清净行为断内贪外求了缘生,证入真性。「菩萨见诸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愍」,学佛者常面对我与众生之间问题。我与山河大地衣食住行,还有自己身心关系,尤其是我的内心,我如何安住其心降伏此心,面对自己内心世界,还有面对大环境学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而不受其影响。然后以如何理解心态面对众生。因此菩提心又称「大悲心」,也就是不忍众生苦,而拔苦与乐的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轮回如何流浪汉独来独往?一般言「三界流浪汉」,六道独行侠。

如果我们能学习菩萨的觉悟,能有智慧此孤立感即消失。为无智慧,即无力感、迷失感、方向不知,当然仿徨失措。菩萨见诸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愍立志好好修学度众生。然众生被三毒所束缚身心不得自在,好像火焰中痛苦不已,又见到种种不如意烦恼,如被关在三毒所逼,而做出不当行为傻事,我们需怜悯他、同情他、原谅他,而不是恨他。还有众生不善于观察身心宇宙的如实相,被宇宙的万象所迷而团团转,故菩萨生哀愍心,誓愿救拔。繁多种种善法,为了救度为了积一切善法一切善功德,一切从善愿而生目的愿引导众生离受苦,如此悲愿精神具足福慧圆满,方是解脱究竟。

所以大人起大悲成正等正觉,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即无菩提无佛。离在家生活,修沙门之净行名出家,要解脱苦恼必修净行。发大悲菩提心,得救一切众生。菩萨见众生受苦无量,因而发愿度众。愿代众生受苦之众生究竟涅

盘即毕竟大乐。发心(即菩萨道)亦是为自己为一切众生发心,培养不断一切如来种性,发增上心培养充满一切世界,即发修善法之心,故善行菩萨之道即自觉觉他。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

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我妈妈王妙根,今年(一九九八年)八十四岁,家住江苏省常熟市淼泉镇陈张村十一组。青年时期,受村里佛友影响,二十八岁时就吃了长素,皈依三宝,进了佛门。常到兴福、圣法等寺进香念佛。并积极...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

菩萨和虱子不要因为曾经帮助过别人就觉得别人对你的好是理所当然,做事都要有个分寸,这也是一种智慧。有一位菩萨隐居在深山幽谷中修行,他常以大慈大悲的心,同情天下众生的生死苦恼,静心诚意,追求大道。但有个...

念诵《心经》古今感应事迹(22例)

念诵《心经》古今感应事迹(22例)

念诵《心经》古今感应事迹(22例)摘录自《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一书 印光大师 鉴定 许止净 辑录 郑金坤 语译●清时,江西婺(wù务)源的戴鸿泽,母亲礼敬观音大士,曾制作“救苦膏”布...

地藏菩萨助父升天

地藏菩萨助父升天

唐代抚州某剌史的夫人姓祖,归依敬奉地藏菩萨,信心真切。但她亲生父母却不相信,夫人便捐出金钱,为父母造一尊金色的地藏菩萨像,有三尺高。很诚敬地供奉着,当时她父亲因事外出,母亲一人在家,夜里有一窃贼,准...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

第三十节 饱餐恶水 净秽不分金山活佛喜欢吃人家倒的剩饭,贱糕,以及恶水缸里的饭和水,是否是他的怪癖也不知道。每到一宇都是如此,在他心里已经到了不垢不净的地位,可是在我们凡夫心里,以为这是肮脏污秽的东...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

度人先自度是安心的最高境界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来捣乱,赶也赶不走它。师父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