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佛教的智慧 对治生活的贪嗔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佛教的心灵妙药了。

  我本人研究佛教多年,从心坎深处觉得,佛教中治疗心病的方法,世人不得不了知。现在有太多人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看到这种情景,我们作为佛教徒,不能自己独享佛法甘露,而应当尽量分给有缘的人。

  按照小乘的观点,当你生起强烈的贪心时,最好是修白骨观。泰国、缅甸、斯里兰卡等国的修行人,大多都采用这种方法。我1999年去泰国时,还专门到森林里看过,那里摆放着人体解剖模型和死人的骨架,旁边有些长老为来者讲解:我们人体是怎么构成的?它值不值得贪?……

  刚开始,不懂的人觉得有点可笑:“这是死人,我们是活人,怎么会没有差别?”但静下心来去思维时,就会慢慢明白,自己特别执著的任何人,实际上只不过是一具臭皮囊,对其皮肤、肉、骨头、内脏一一剖析,值得贪恋的一点一滴也没有。最后就会领悟到,所爱之人的身体,还不如一张白纸干净,自己对其无比贪执,完全是一种颠倒执著。

  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你爱我、我爱你,为了爱可以死去活来,大家也觉得这样天经地义,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身体值不值得爱?自己爱的,到底是这个人的哪一部分?

  我在泰国曾遇到一名政府官员,他短期出家时,修持过白骨观——泰国的情况跟我们不同,那里的男子在二十岁左右,必须要短期出家,包括国家总理也不例外,此举既可种下解脱的善根,又可对民众的行为有所约束。他一开始看到人体的不净时,可能因为他的环境不同,所以特别嗤之以鼻。但后来慢慢地,通过听受长老的讲解,他就开始接受了,并在很短的时间里,生起了很大信心。他惊讶地说:“我原来实在太愚痴了,不应该执著这个身体,我的也好、别人的也好,实际上只是一团血肉,有什么好贪的?人为什么这么迷茫?”

  如今,你们也有不少人贪爱自他的身体,实际上这都是因为从小所受的教育不同,没机会接触这些真理。如果有机会的话,“人之初,性本善”,大家都可以恢复自己的善根。

  以上从小乘不净观的角度,简单讲了对治贪心的方法。当然,在大乘佛教中,也有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至于嗔心,《入菩萨行论》专门有一品用来对治它。比如,当你正在发怒时,可以观察这个嗔心的颜色、形状、本体是什么样的?它是从外在的敌人身上来的,中间的虚空中来的,还是自己体内的某一处来的?它到底在哪里?这样一剖析就会发现,嗔心犹如虚空,当下便消失了。诚如《净业障经》所言:“诸烦恼即是佛法……一切烦恼同虚空性。”

  这是上等修行人对治烦恼的方法,以此可将烦恼转为菩提,《六祖坛经》也说:“烦恼即菩提。”当然,贪心、嗔心的现象并不是菩提,认识它的本体才是菩提。假如没有认识它,那你产生多少烦恼也只是烦恼,永远不会变成菩提。这是佛教中特别甚深的道理,只要你能稍加了解,面对烦恼时就会非常管用。

  在这个世间上,不管是什么人,没有烦恼、痛苦是不可能的。当你遇到这些时,用金钱或改变环境的方法,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心,无论躲到哪里,心始终是躲不掉的。所以,若想对治这些烦恼,必须要运用佛教的方法,调伏自己的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周齐: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周齐: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的经营,使佛教寺院经济的经济经营...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雪庐老人的净土思想 ●前言 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展,佛学的研究、佛法的讲演、种种其他...

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

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

达真堪布:做红尘中的勇士 为什么小乘修行者在山上修行?因为他接受不了这些外境。他有慈悲心,但是没有大慈大悲心,所以他不敢面对。但是大乘不一样,大乘修行者是在红尘中修行。为什么叫菩萨摩诃萨?摩诃萨有...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61节:第九章 人生无常,唯有把握当下(4)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信徒们其实最愿意看到玄奘拼命求饶,跪倒在他们身前不断叩头念经,痛哭流涕的请求宽恕,就像当初那伙两千多人的突厥强盗一样,太过顺从的对手会让犯罪者觉得很没意思,猎物越是反抗,越是挣扎,...

净土法门法语: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

净土法门法语: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

1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开了无事不办。我们接受弥陀的教诲,把心放在名号上。制心一处,这一处在阿弥陀佛。不但真的是制心一处,而且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2心里...

任岁月流逝,莲心依旧

任岁月流逝,莲心依旧

一朵朵莲,迎着盛夏绽放芳华,有的娇羞呢喃,有的倩影翩翩,有的清丽脱俗,也有的活泼动人……那一抹光影下,姿态各异,像极了水墨画里的江南佳人。她们沉淀自我,历经浮叶、立叶,初苞孕育,含蕾待放,刹那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