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良法师: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的由来

钟、鼓、鱼、磬是佛学中的法器,庄重威仪深得僧俗敬仰。常言道钟鼓鱼磬不可擅敲,锡杖衣钵不可戏动,足见其尊贵隆盛。

那么,钟、鼓、鱼、磬又有怎样的历史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钟,是佛学的犍椎之一,原始集众所用。在印度还没有钟的时候,人们敲击木制的犍椎召集众人集会,故又被称为信鼓。

据佛经记载,七月十五,是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日子,称为受岁日。于是佛陀就告诉侍者阿难,在陆地上速击犍椎,以召集僧众。阿难随即升上讲堂,手持犍椎说:我今天来击此如来信鼓,凡是如来的弟子们,都应该闻声而普集于此。从此,钟就成为佛教寺院中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法器之一了。

在万籁俱寂的清晨或黄昏,每当那悠扬的钟声从寺庙中传出,便会使人产生一种清韵悠静的禅思遐想。

俗话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句话从另一个解读意义上,也说明了钟在佛教寺院生活里,是最具有标志性的礼拜法器了。

总之,僧众们对钟和钟的击鸣,都是极为崇敬尊重的,认为经常叩闻钟声,无论对于佛家的生活秩序,还是礼佛修道,都具有极大的功德。

鼓,鼓原本是民间的打击乐器,在佛学寺院里也是重要的法器。有着报时、集众、庆典和赞颂的作用。

相传,又一次佛陀召集僧众,人来的虽然很多,却先后不一,不能准时到达,于是佛陀就说,应该敲击上面我们说过的犍椎也就种来召集。不知是那时的钟没有现在的声音大,还是人声嘈杂的缘故,人们都说听不见犍椎的生音。于是佛陀就说,那就用鼓吧。大鼓声重远播,人们都听得到了。这样一来,鼓,就成了佛学文化中的法器,也便有了晨钟暮鼓的成语。

鱼,即木鱼,佛学中的法器,用木头做成鱼的形状,所以叫木鱼。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鱼有一种特殊习性,不管是在水中游还是静止不动,眼睛都是睁开着的,佛学文化取其精进的特性,用敲打木鱼来勉励修学者,用功不懈怠。

佛学文化有着很精辟的哲学意蕴,更具丰富的奇思妙想,看似平常的木鱼,就有着如此深刻的禅心佛辨。

当然,木鱼的出身,还有许多传说,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磬。

磬:乐器也。以玉或石为之,其形如矩。磬又叫做銈(金圭也)。 【辞源】

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它便成为很重要的乐器了。

佛教的磬是钵形的。据【禅林象器笺】呗器门(日僧无着道忠编著)说:僧磬与乐器磬,其形全别。乐器磬:板样曲折。【考工记】所谓倨勾,一矩有半者。僧磬:如钵形。【只园图经】云:可受五升。可知天竺磬亦如钵器矣。又【石湖梅谱】,以梅花半含比僧磬,支那(中国)僧磬之制可知焉。

磬是犍槌中的主脑,在寺僧集体行动时,由维那或悦众用它指挥大众进退起止,号令赞诵。

磬多被用于禅林中,是早晚课诵、法会读经或作法时不可或缺的法器。

法器又称为佛器、佛具、法具或道具。广义的讲,凡是在佛教寺院内,所有庄严佛坛,以及用于祈请、修法、供养、法会等各类佛事的器具,或是佛教徒所携带的念珠,乃至锡杖等修行用的资具,都可称之为法器。就法义而言,凡供养诸佛、庄严道场、修证佛法,以实践圆成佛道的资具,就是法器。

钟鼓鱼磬等佛学法器通过声音和旋律来表达佛法,因为佛法不只限于语言文字,音乐、声音也可以表法。从而使人心神安定,进而更好的修持佛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好个性产生好主见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好个性产生好主见

好个性产生好主见个性是本能生成的,为什么要去改变?没有个性的人,就像失去了能让人们记忆的特点。然而,我们所说的改变个性是机智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改变我们...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

达真堪布:此岸彼岸一念间无论是学修普贤的十大愿王,还是学修诸佛菩萨的行愿,就是为了往生,为了面见阿弥陀佛。往生的愿望很重要,是不是真心想往生,真心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能脚踩两只船,一个是此岸,一个是...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星云大师:日本军阀火烧佛寺住持临终一语惊世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摘自《星云禅话·百味具足》,原题为“灭却心头火自凉”,主人公是日本战国时代临济宗僧快川绍喜禅师。正如星云大师所说:“真正的禅者,即使面临险恶的环境,也能放下万缘、提起正念。”快...

【香道文化】蜀香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香道文化】蜀香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蜀香文化源于蜀文化,是蜀文化中的精髓,亦是蜀文化沉淀后得到呈现的另一种形式。“蜀文化”作为一个地域文化概念,专指以成都平原、岷江流域为中心的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从文化的主体来说,...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5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5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云:称念佛名的人,可以消灾障,增福慧,故又名“消灾延寿药师佛”。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中开始...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生死事大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生死事大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六祖说:「沙门应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是来自何方,如何傲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回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永嘉禅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