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与忍气吞声有什么区别?

首先需要明白什么叫忍辱。忍辱两个字,忍是忍耐,是修行人的能忍之心,你的心要能忍耐。辱,是侮辱之境,侮辱我们的境界。从表面看来,忍辱二字就是指要能够忍耐侮辱我们的境界,这的确和一般世间所说的压抑情绪比较相近。

但佛教所说的忍辱,是六波罗蜜的一种,而只有能够帮助众生究竟解脱渡至彼岸的修行之法才称为波罗蜜。正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出家菩萨住阿兰若,能灭瞋恚,得慈心三昧,亦无毁辱一切众生,即得名为忍辱波罗蜜。”

因此,并不是任何忍耐都能够称得上忍辱波罗蜜。忍辱并非最终目的,目的在于灭却瞋恚,进而能得慈心三昧,以求绝不毁辱一切众生。只有这种忍耐才称得上是忍辱波罗蜜。

一般来说,对治嗔怒之道,心理治疗法鼓励不要压抑内在情绪并建立宣泄的管道,例如在独处时大声叫喊、捶打枕头,或是找合适的对象倾吐,具有“丢出去”的倾向。但是佛法反其道而行,要人们忍一口气并靠自己消化之,属于“吞下去”的忍辱,这难免令人不解:“丢出去”可能都无法平息的愤恨,如果改为“吞下去”,岂不是养病为患了吗?

其实,心理学面对嗔怒时采用的方法,是鼓励人们真实面对自己的情绪,让情绪有宣泄的管道,但基本上还是不以伤害自己、他人为原则,避免自残伤人的发生。然而,这也只是一时的解决与宣泄,当人冷静下来后,还是要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为何会情绪波动、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里?从自己的身上找答案。

佛法在对治嗔怒时,给人的印象好像叫人一味的压抑,不该有情绪反应。其实,佛法鼓励面对嗔怒,是采取忍辱,这和压抑是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从方法来说,忍辱是提醒人们先要态度柔软,柔软的言行可以避免更大的冲突,而非压抑心中不满的情绪;压抑像一颗不定时的炸弹随时有引爆的危机,届时可能杀伤力更大。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在嗔怒当下,退一步替自己也替对方,制造一个足以让彼此回旋的空间,藉由这个空间,让愤怒、委屈、不平的情绪随时间转化。等风平浪静之后,再来整理所发生的事,平静地站在两边的立场来思维,能处理就处理,暂时无法处理,就先放下它。就像要在狂风中扫落叶,只是自讨苦吃,与其对着飞舞的叶子大声咆哮,不如后退一步,耐心等待狂风止息,等落叶纷纷栖息地面,再来处理,就容易多了。

二、从用心来说,忍辱也是慈悲的伸展,慈悲心会帮助人们站在对方立场想,用同理心取代一时宣泄愤怒的快意,取而代之的是理解与谅解。

佛教的忍辱观是建立在对佛陀所觉悟真理的认同基础上,对一切事、一切人都正确平等对待,心怀慈悲与善意,因此,它是积极的、长期的、纯洁的。一旦面对让自己嗔怒的情境,要如同海绵一样,柔软而坚定,随顺外缘的力量,缩小自己的执着,进而达到慈悲与智慧的同时增进。因此,无论遭遇任何情境,都可以透过忍辱一次又一次冲刷烦恼,直到转烦恼为菩提,让自己的心时常处于平静的状态。

综上所述,忍辱与压抑并不相同,佛教所倡导的忍辱波罗蜜,实质上是以退为进,藉由试炼来转化及超越自己,心胸一旦提升,不再处处与人事碰撞受伤,最后受惠的是自己,是让自己更健康的弹性作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星云大师: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能成功,做人能成功,什么都能成功。但是成功先要建立一个好的观念,你没有好的思想观念,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想要成功,这不是妄想就能成功的,那么成功的观念...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二节 草菩提珠 接活蚯蚓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第四十二节 草菩提珠 接活蚯蚓

第四十二节 草菩提珠 接活蚯蚓佛制戒律,不许出家人亲自耕田种地,因为田土里不知有多少昆虫之类的小生命,如果比丘去耕田铲地,难免不伤害这些小动物的性命。为了不犯杀戒、培养慈心的关系,所以佛陀制戒,不准...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因为我们是兄弟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因为我们是兄弟

因为我们是兄弟中国是世界上所有中国人的中国。不要被狭隘的地域阻挡我们的视线。我们是兄弟!我们是中国人 !在魔剑游戏里:当时中国人修建的一个城市被韩国人攻打。由于中国人的级别很低,最高的只有40级,(...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方外之交,不必同一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方外之交,不必同一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杭州净土院的药山惟政禅师,持律甚为精严,曾接引太守李翱皈依佛法,也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但生性淡泊,不喜应酬,朝中大臣经常争相供养,禅师均借故推辞。禅师与蒋侍郎颇为深交,...

想挽回女友的说说应该怎样写,如何挽回女友

想挽回女友的说说应该怎样写,如何挽回女友

想挽回女友的说说应该怎样写?要挽回女友的话,就要注意了,不要写一些刺激女友的话,要在说说上面写一些甜言蜜语。究竟应该写什么呢?接下来就来说说:1、其实两个人在一起不简单,想起我们过去的一点点一滴滴的...

索达吉堪布: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其实不是。《三主要道论》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