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若是发心不正确,做好事、善事,都会变成恶趣的因

达真堪布:若是发心不正确,做好事、善事,都会变成恶趣的因

做为一个修行人,我们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即观察这个心,看住这个心。否则,即使表面上每天都在上早晚课,每天都在做这么多的佛事活动,但是善是恶不好说。举例讲,你今天早上起来后就开始修法、上早课,然后去供灯、供水、闻法了。你认为自己在做善事、在修法,身边的人也认为你在修法、做善事。这到底是不是在修法、在做善事,不好说。若是你发心不正确,内心不清净,都是造业。

“不能吧,我在供灯、供水、闻法、修法、打坐、观修啊,怎么是造业呢?”你看看自己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做这些,发心是否正确,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众生?是为了世间的福报,还是为了解脱?还是什么也没想,就这样糊里糊涂去做的?

若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和利益众生,才是善。若是为了世间的一些琐事,为了世间的一些暂时的利益去做,就是恶。若是糊里糊涂地做,就是无记的状态,就是不善不恶。

这要看你的发心动机是什么。心善一切善,心恶一切恶。佛在经中也讲过,有一棵树,如果树根是毒,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毒;如果树根是药,长出来的树枝和树叶也是药。若是你的发心动机、心态是善,那么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善;若是你的发心动机是恶,那你的语言和行为也是恶。

一切所为主要看心态,所以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心的相续,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叫学佛,这叫修行。否则仅在言行上念了很多、做了很多,不一定是善,也许都是恶。若你的心态及发心正确、内心清净,衣食住行、吃喝玩乐都是善,都是修行。否则,即使烧香拜佛、念佛诵经、闻法修法也都是恶。

主要是时时刻刻观察心、调整心。我有一句法语:念佛念心,修行修心。什么叫念心?就是时时观察自己的心。什么叫修心?就是时时调整、改变自己的心态。所以功夫要下到心地上,心的力量不可思议。是给自己制造快乐,还是给自己制造痛苦,完全取决于心。若是你的心态正确、心地清净,就是在给自己制造快乐,无论你在何处,无论何种时候,你都是快乐的。真的非常快乐啊!虽然在山上,生活条件不是很优越,但是内心的快乐是无可比拟啊!

这种无比的快乐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得到,别人怎么评价是别人的事。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总是独来独往一个人,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真的认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这才是最快乐的生活。否则不可能勉强自己,没有必要!

大家真的不要颠倒。精神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我是真的经历过。现在的喇荣和以前的喇荣不一样,以前的喇荣条件非常艰苦。我在山上修法的时候一无所有,身上经常没有一分钱,但是每天的轻松自在、开心快乐真的是无法形容啊!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主要是这个心,看住这个心,把握好这个心,一切就都OK了!若是发心不正确,心地不清净,在行为上、形式上每天都在修法,每天都在做好事、善事,但是都会变成恶趣的因。所以大家要恒时观察自己的心,调整自己的心。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四月茶与禅活动纪实

四月茶与禅活动纪实

昨天下午,应联合大都会凤凰风香团队的邀请,思坤老师给大家做了一场为期一个小时的禅茶活动。思坤老师说,泡茶、喝茶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沉下心来,打开自己的五官五感,让自己的心充分而全然的进入这个当下,去...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幸福是心态,佛法即活法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幸福是心态,佛法即活法

生存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这是属于物质层面的需求。除此而外,我还想进一步获得幸福,这也是所有人关注并孜孜以求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在生活清贫的时候,将希望寄托于物质改善,这是我热衷于赚钱的动力所在。但当...

达真堪布: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还有善恶之分吗?

达真堪布: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还有善恶之分吗?

达真堪布:在佛菩萨的境界中还有善恶之分吗? 在佛菩萨的境界中,没有善恶。既然如此,佛为什么还宣讲善恶,取舍因果呢?因为胜义谛里没有,而世俗谛里有。但二谛是双运的,不能分开。 佛为什么有个法身,还有...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

十八、活佛用火媒子剃头活佛,他做的事,在普通人眼光看来,往往有些是不近人情的,也都是人们所想不到的,这个用火燃烧头发的动作,乃是他来仰光后的新花样,在国内他不曾有过的,他初来仰光,挂单在龙华寺时候,...

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古时候,在薄佑国佰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整个国家的人都不信奉佛...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第八章(三)

弘学居士:净土探微-第八章(三)

第三节道绰、善导、慧日、承远、法照、少康道绰(562-645年)俗姓卫,并州汶水(今山西文水)人。他继承和发展了北魏昙鸾的净土思想,大力提倡称名念佛,取得了千百万信众的支持和响应,使净土宗真正成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