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一若到位了,一切就都到位了

达真堪布:一若到位了,一切就都到位了

“一念速疾皆消灭”:“速疾”讲的是速度。“皆”是全面的、彻底的。若能念诵《普贤行愿品》,一念当中,一切罪业迅速息灭。此处以“五无间罪”泛指一切罪恶。因为五无间罪是最严重的罪业,所以拿它来做代表,实际就是指一切罪业都能息灭,在相续中无影无踪。如同阳光普照,黑暗立即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样。

有些人也许会怀疑:这个《普贤行愿品》消业的力量太大了,比除障法消业的速度还快,为什么还要念除障法呢?只念《普贤行愿品》不就OK了吗?再说,讲金刚萨垛除障法时,也说它是最殊胜、最有力量的一种消业方法。其实,若是你自己有接受的能力,都是一样的。我给大家讲过,都是一个意思,讲的是一个道理,只是方法不同而已,要明白这个道理。

大家又怀疑:讲金刚萨垛的时候,金刚萨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体;讲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总体;讲上师时,上师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体,到底哪个是总体?都是!这个道理在佛法里能讲通,一点都不矛盾。有矛盾的,就是世间法;没有矛盾,就是出世间法。

此处讲《普贤行愿品》时,是“一念速疾皆消灭”;讲《金刚萨垛除障法》的时候,或讲其它的法的时候,也是如此,一定会这样讲。我曾经讲过,一到位,一切到位;一不到位,一切都不到位。因为一和一切是一体的,一若到位了,一切就都到位了。比如,今天我们讲《普贤行愿品》,若《普贤行愿品》学修到位了,金刚萨垛除障法也就学修到位了;若是《普贤行愿品》学修没有到位,金刚萨垛除障法也不可能学修得到位。都是一样的,一精通一切精通。

佛法里讲的都是这样的。一和多是一体的,一个刹那一个大劫,一个微尘一个世界,都是一体的,始终都是一体。所谓“无始无终”,实际讲的是一体。若不是一体的,就是有始终了。

不要好高骛远。修行要获得成就,靠的是一心,靠这样一个平静的心态。心态能放下来,能保持平静,这是最关键的。法门平等,没有高低之分,没有殊胜和不殊胜之分。所谓的“殊胜”或“不殊胜”,是针对个人而言的。与自己的相续相应,就是殊胜;与自己的相续不相应,就是不殊胜。自己受益了,这是殊胜;自己不受益,就是不殊胜。法只有一个体,从法本体上讲,没有殊胜不殊胜的区别。

若是你自己能认真学修《普贤行愿品》这个法门,消业在其中,积福也在其中。一定能深入普贤行愿。深入就是证入、证得。“证”就是开悟,也就是看破,看明白、看清楚了诸法的真相、真理。诸法的真相和真理就是本体。“入”就是放下,若是放下了,就在那个状态和境界中了。看破、放下、证入都在一念当中,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若是没有智慧,就难。

为什么很多人把佛法当神话,把佛当神了?就是因为这个。若是没有智慧,确实是像在讲神话一样;若是没有智慧,佛确实就像神仙一样。其实不是,神仙没有超越六道。佛是超越六道的,佛法是超越六道的。若没有超越六道,就不是佛;没有超越世间,就不是佛法。世间没有平等,有高低之分,有好坏之分,有善恶之分。而平等是超越的状态,平等是成佛唯一的因。其实平等本身就是佛,这个时候因和果是一体的。

我们之所以讲“大圆满是以果为因”,就是这个意思。因和果本来就是一体的。所谓证得菩提,“菩提”有时候指佛,有时候指成佛的因,真正的菩提是平等。真正菩提果的因是平等,菩提果也是平等,就是佛。这样一想,才明白“以果为道”的意思,大圆满就是这样在果地上修。万缘放下,保持平等的状态,才是成佛。若是没有达到平等的状态,就没有佛。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重石乘船喻:业障由阿弥陀佛承担—佛要救你

重石乘船喻:业障由阿弥陀佛承担—佛要救你

重石乘船喻:业障由阿弥陀佛承担 我们看下面这一个比喻: 「譬如一粒沙子,入水即沉」:一粒沙子虽然很细,但是,如果放在水里边,「呼」沉底了。 虽然有千万斤的石头,装于大火轮船当中,它不仅不沉下去,而且...

挽回女友的短信和方法

挽回女友的短信和方法

一、以朋友的身份去联系对方分手之后,必须要认清你们不再是情侣的事实,要以朋友的方式去联系对方,更不要联系对方的家人或者朋友,试图让他们来帮忙挽回。感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以朋友的方式联系对方,例如:简单...

愧对禽兽!

愧对禽兽!

天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一匹矫健漂亮的母马,公马早已不在了。村里人想再找一匹公马配种,但都不理想。人们最后想到了母马所生的一匹很强壮高大的子马。但是人们清楚,牛马拒绝近亲交欢。于是,牧民们用黑布...

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便不能成

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便不能成

曾经有一度,小和尚一了耐性不够,做一件事只要稍稍有点困难,就很容易气馁,不肯锲而不舍地做下去.有一天晚上,师父给他一块木板和一把小刀,要他在木板上切一条刀痕,当一了切好一刀以后,师父就把木板和小刀锁...

宽运法师:学佛人应如何养生?

宽运法师:学佛人应如何养生?

一般来说,对于中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在饮食方面若多加注意,身体生病的问题自然会减少。但是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心理若不健康,无论用什么药物、补品、饮食,可能都是无济于事的。这个道理,学佛之人必...

禅宗小故事:吾无隐乎尔的故事

禅宗小故事:吾无隐乎尔的故事

临济宗黄龙派的开山祖是黄龙慧南,慧南传晦堂禅师。晦堂的门下,收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文豪黄山谷道人。晦堂开示山谷的方法很特别,是借用了《论语》中一句人人熟悉的句子。孔子的弟子曾说:老师的学问那么高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