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窍决:仅一刹那便可圆满积累二种资粮!

显密在积累资粮方面的差异

三门所作一切,均成为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道用。在禅定中,执受本体为智慧资粮,妙力起现的一切之相,包括身的各种姿势、心中呈现的不同形象等,都叫做福德资粮。由于完全断绝执著的缘故,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均成为时时供养本体之庄严。就显宗而言,积累二资粮需要在无量劫中、在无数佛前、以无量的供品做供养,方能圆满二种资粮,获得二身之境界。但在密宗,普贤王如来在一刹那便可以圆满二种资粮,成办二身之境界。密宗仅仅一瞬间可以积累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圆满的二种资粮,区别在于何处呢?就在于意识和智慧。

显宗依靠意念造作的“无量”积累二种资粮,但意识范畴中即便以“无量”来命名,它还是有限的,因为心识有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因此显宗的积累二资粮,即便说无量,其实还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有限的物品供养有限的佛菩萨,所以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方能圆满资粮。但普贤王如来由于执受本体,本体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已经超越一切思维范畴,这种智慧是无量的,是普遍性的。这时妙力起现一切之相,和本体一如,形成无量。这个无量不是意识想出来的无量,所以没有局限,一瞬间可以圆满二资粮,达到二身之境界。

我们先举个例子。我们在很多佛面前把世间所有一切作为供养,这些供品以我们的思维,恐怕没法计算有多少。但思维本身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它是有数量的,只要是数量,我们就能找到更大的。比如,在我们心目中,一亿这个数已经很大了,但比一亿大的数恐怕太多了,所以一亿并不是最大的,这就是意识的局限性。但在智慧的境界中,已经超越一切空间、时间和数量,所以这时候的供养,可以在一瞬间圆满显宗三大阿僧祇劫积累的资粮。有些对积累资粮理解不圆满的人总认为,只有供曼扎才能积累资粮,其实,修行中所有的善行都是在积累资粮,而且,我们平常修行的禅定,是迅速成办智慧的方便,所以是非常圆满、非常大的曼扎。这方面的道理,还是应该多理解一些。往昔一些见解没有圆满的人在显密积累二资粮方面有些争议,他们认为M宗成办解脱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历代传承祖师共许,显宗需要三大阿僧祇劫积累二种资粮,方能成办二身之境界,M宗普贤王如来一刹那积累二种资粮、获得二身之境界,是不可能的。但通过今天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显宗通过意识积累二资粮,是有限制性的;M宗普贤王如来积累二种资粮是在执受本体的见解之中,此时三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积累二种资粮,时时都在福慧双运之中——执受本体为智慧资粮,身语意呈现的一切之相,皆为福德资粮。这也是《般若心经》所描述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之境界。

对于尚不能执受本体的M宗弟子而言,该如何依M宗的方式积累二资粮呢?依靠净观。如颂曰:“五蕴五佛之本体。”由于我们平常接受灌顶、导师赐予解脱窍诀法等原因,我们时时都在接受加持,将五蕴转变为五方佛之刹土,为了与此相应,我们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也应如是转为道用,时时把自己的身体观想成五方佛的刹土,甚至上师的刹土等。平常吃饭期间,在喉间观想诸佛菩萨的净土,无论饮食何物,都成为一种供养。这就是净观。如华智仁波切所言:“在回遮他人见解、树立自宗派见解之时,要依真实教授;但在修行过程中,要针对自己的根机,依方便教授更为重要。”对于这些道理一定要铭记心中,我相信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在以后的修行过程中,我们永远不会有矛盾。

更新于:28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成就者偿还宿债的故事

大成就者偿还宿债的故事

大成就者偿还宿债的故事按:看到这个故事我们就会知道真正的大成就者都一定是尊重因果的,但是我曾经看到有人竟拿这个故事来污蔑大成就者,他们只说因前不提后果,把这个故事说成是大成就者也可以吃肉杀生,真是罪...

佛无言,茶入心

佛无言,茶入心

喝茶要的是心静,也就是在心无杂念之中,慢慢的看杯中茶叶沉浮,细品茶味的清淡,那样茶味入喉,在齿颊留香之中,可以默默的相坐,把一天当作一生,或者把一生当作一时。皆是因为心情随着茶水的浮沉,所以...

理净法师: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

理净法师: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和“海会塔”,专门为一般的普通出家...

玉米须茶利尿降压

玉米须茶利尿降压

玉米须不仅具有很好的降血压之功效,而且也具有止泻、止血、利尿和养胃之疗效。泡茶饮用每天数次,每次2530克。在临床上,应用玉米须治疗因肾炎引起的浮肿和高血压,疗效尤为明显。信息来源:生命时报 .n...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做人做事的经典原则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做人做事的经典原则

(一)谦字诀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不可目中无人;得意不要忘形;有本事不必自夸;请教不择人)(二)淡字诀为人处世,交朋待友...

达真堪布: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

达真堪布: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

达真堪布:一场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们为了这个身体造下了无数恶业,也遭受了无尽的痛苦,这都是因我们执着、贪爱这个肉身而导致的。我们仔细分析、观察这个身体,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没有一处值得贪爱和执着。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