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殷勤付嘱地藏菩萨

释迦牟尼佛殷勤付嘱地藏菩萨

释迦牟尼佛对地藏菩萨说:“地藏,地藏!我今天在这里把未出火宅的苦难众生付嘱给你,不要让他们堕入恶道一日一夜,更不要让他们堕入阿鼻地狱。地藏,这个世界的众生,习恶的人多,纵然发起善心,瞬间就退失了;如果遇到恶缘,念念增长罪恶之心。因为这个缘故,我分身百千亿,随顺他们的根性,度脱他们。地藏,我今天把众生殷勤付嘱给你,将来即使有人在佛法中只种了很少的善根,哪怕只有一毛一尘、一沙一滴那么多,你要用你的神力保护他,让他不退失善心。地藏,将来如果有人因为造作罪业,应当堕入地狱,你要在地狱门口拦住他,如果他能称念一尊佛、一尊菩萨的名号,或能说出一句佛经,你要用你的神力救拔他,为他现无边身,为他摧毁地狱,并令他受生天界。”(《地藏菩萨本愿经》)

茫茫人生路,漫漫无明夜,诸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依靠。

黄念祖居士每次读到这一段,都会老泪纵横。

更新于:27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陈树菊:一个台湾菜贩的慈善 兔年春节前后,大陆巨富陈光标携数亿新台币赴台发红包,其高调慈善之举引发台湾社会广泛争议;与此同时,陈树菊,台东一位普通菜贩的低调善行持续发酵,经过《时代》与《福布斯》的...

宣化上人:这样一想,你就没有脾气了

宣化上人:这样一想,你就没有脾气了

  这样一想,  你就没有脾气了。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世诸佛所有愿 菩提树下皆宣说一剎那中悉现前 汝可速诣如来所三世一切诸佛,所发种种的大愿海。佛在菩提树下,统统宣说出来,令众生知道佛所发愿,是...

佛陀教你不生气:醒悟

佛陀教你不生气:醒悟

醒悟做人时时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安逸的现状不见得稳固,如果不善加维护,随时保有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那安逸的环境便容易变成困境;反之,尽管身处非常困苦的境地,也可能摆脱困境。自性即佛性,与自己的身体,...

爱财如命

爱财如命

(一)佛陀在舍卫城教化的时候,有一天,慢步走到都提家中,不巧,都提有事出去了。都提家里养了一只白狗,食有美味,卧有床具,备受宠爱。这时候,白狗正蜷缩在床上,见佛陀进来,便跳下床大声狂吠。佛陀怜悯地对...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


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


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时,因受因果或业障主宰,慈悲心会暂时消失,否则应该是学佛愈久,慈悲心愈大才对。如果慈悲心没有增长,你一定要去反省学佛是否有问题发生。


3. 如何察觉到慈悲心呢:


当别人污蔑你或骂你或讲你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可以原谅别人,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能够很自在的坦然面对他们,还是会十分的生气。


对别人的过失或占你便宜是否会耿耿于怀,或是会原谅别人。一般学佛学的愈好的人,愈会原谅别人,对别人的过失不会太放在心上。


比较潜意识的第一念:也就是面对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如看到蟑螂突然出现,会不会拿起拖鞋就打下去,这是第一念。


第二念才是学佛的人不该杀生就算了,如第一念想打,表示潜意识没有慈悲心,或慈悲心不够,如第一念是不伤他由他去,慈悲心就较好。


是否会自然的去吃素:很多人吃素是因为身体健康或学佛不能杀生,这种吃素就与慈悲心无关,若看到众生的肉会不忍心吃他而吃素,代表慈悲心有进步。


二、杂念是否减少:


1. 刚开始修行的人,对外面的杂音会造成你的杂念,会干扰你的修行,但修到好的人就不会,杂音根本影响不到你,这些干扰对你根本没有障碍。


2. 若平时没有好好的念佛,没有好好的诵经持咒,定力不好,对外在的感扰没有办法排除。如果你很努力的修行,一般念佛念了三个月后,会有能力抵抗外面的杂音。


你会感觉这个声音好像不是这个世间的,那你打坐时,外在的影响就非常小,你自己也会感觉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你一定要慢慢有这种状况,才是表示你有进步。


要做到六根离六尘,是完全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耳朵听到的非常少,慢慢的就都听不到了,坐的也感觉不出来,才是脱离尘境的第一步,脱离尘境才是进入天界的层次,如果做不到还是在人界。


3. 再来是内心杂念的掌控,要不随不制,你没有办法压制杂念,你压制杂念,你又多了一个杂念,压制杂念也是一个杂念,也要不随,一有杂念,要马上拉回来,好好的念佛或持咒,或是观空。


4. 你在修行念佛持咒时如果能做到不随不制,久了以后就能够掌控你的心,外面的干扰、念头完全不会影响到你,你也不理会他而做自己的事,这就是自在无碍。


5. 你要常观照慈悲心与杂念,若这两点都做的很好的话,学佛一定会进步的很快,而到很高的层次,同样的对外面的因果、业障,你也会有能力掌控而不会被牵著走,


你的自主性也会非常强,你修行成功的机会就大,这两点要好好的常反省,如果修行非常久这两点都没有进步,表示走错路,大概不是贪福报就是著相修行。

不用问别人,观照一下自己修行是否进步

一、慈悲心是否有增长:1. 在初地菩萨之前,慈悲心是否有增加是一个重要指标,初地后才会考虑平等心的问题。学佛如果没有学对,有时甚至会产生不好的心态,而远离慈悲心,有魔心邪心。2. 当有因果或业障显现...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宁静不是归于混沌,亦不是避世求隐,而是置身于喧嚣之中,你的心依然能够保持安宁心外世界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世界。一个胸怀开阔的人,即便身居囹圄,亦可转境,将小小囚房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