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

看到这个故事后,再遇到不讲理的人你也不会生气了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是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我有很多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故事告诉我们: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明白“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如果你读懂了,请喜欢!请转发!

更新于:23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索达吉堪布:唯物论者否认前世后世,并没有有力的证据 问:我是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佛家讲“生死轮回”、“前世后世”,但我从小受的是唯物主义教育,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些道理? 答:其实,即便是现在的科学界...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奘师等一行人出了那罗僧诃城,向东行至波罗奢大森林,忽然遇到一群盗贼,有五十几人,把奘师及随行的人衣服财物全部夺走,并挥刀押到路旁一个干枯的池中,想要加以杀害。幸好池中多荆棘杂草,跟...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你是佛祖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你是佛祖

你是佛祖南阳慧忠禅师是牛头宗之祖师,唐肃宗、代宗都曾封他为国师,唐高宗曾经跟随他求受五戒,武则天请他至宫中宣讲华严要义。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三十年侍者,国师感念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想有所报...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只能独自一人,赤裸裸空手而去。即使你是统治全瞻部洲的国王,最终归属也不过如此。因此,你必须除掉这种只求今生短暂安乐的愚昧思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正法,它是明咒、是医治百病的妙药、是拯救死亡的灵丹。这个无垢的正法,由于被调伏者的界、根、信仰、思想程度的不同,因而修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先从加行开始,指点一些正行的入门处以及修养之道。 

  

不会错乱的因果

 

一切有情都想得到安乐、远离痛苦。而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种下善因或恶因,就会得到安乐或痛苦的果实,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任何一种缘分,都能产生有为法。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的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成的果,不一定会在今生得到异熟。因果是无始的,因果的最终也是漫长的。 

 

难得的珍宝 

前世积累的福泽所造就的人生,是有别于其他有情的高级有情。人能创造今生的安乐,又因具有特殊的智慧,所以能分析过去,分析来世,并能找到有益于来世的办法,也能创造有利自他二者的安乐,还能把曾为自己父母的遍天际的一切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因此,人生是无价之宝,是如意牟尼宝。如此难得的人生,如果自己随意糟蹋,那此人不过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而已,就像把自己手中的如意宝随意扔进灰坑一样。 

 

刹那间的闪电般的歌舞  

 

在三界之中,没有时间毁灭不了的有情。短暂的人生,不过是上演了一场生、老、病、死的短暂歌舞罢了,如同天空中划出了一道刹那间的闪电,对如此短暂的人生,却作长远的打算,那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 

 

罪过的险境  

 

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和三善道的天、非天、人成为六道众生,无论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没有机会得到安乐。在显现中,与恶趣相比,生在善趣似乎有一些安乐,但实际上早已被贪、嗔、痴痛苦的绳索所束缚,连一个针头大的安乐也没有,正如在粪坑里不会有香味一样。就算将三界内的所有财富归于一人,也不能使此人感到丝毫的身心安乐,相反,永不知足的贪欲之苦会无休无止地折磨此人。 

 

究竟安乐之道  

 

有漏的有为法所产生的安乐,不是究竟的安乐,如同搔挠止痒,只是片刻的安乐。只有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进入菩提道,才是究竟的安乐。这是究竟的安乐和究竟的罪过之间的界限,是一个大是大非的界限。 

 

黑暗中的明灯  

 

把众生从各种罪恶的险境中拯救出来,引导至究竟安乐之道者,是具有圆满功德和丰富经验,并具足慈悲和智慧的善知识。必须先寻找这样的善知识,然后拜他为师。他是黑暗中的明灯,是治病的良医,是行人的护送者,是寻求解脱安乐的人们不可缺少的师父。 

 

不会诱骗的依怙  
   

我等徘徊于轮回苦海中的众生,难以相互拯救,如同落入汹涌河水中的人,谁也救不了谁。最佳的依怙是已经脱离苦海的圆满佛陀,佛陀所讲的清静正法,以及持此正法的圣僧,都是三宝。我们应该到成佛为止皈依三宝,这是趣入佛门的惟一途径。 

雄心的承诺  
   

以慈悲为怀,利他思想为本,而发殊胜的行持善法之心,这就是发菩提心。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以智慧向圆满菩提作回向,誓愿把一切众生置于圆满佛陀的果位,这是愿菩提心。发世俗菩提心后,通过精进圆满的修行,最终把胜义菩提心引进自相续,这是大乘道最根本的修证和觉悟。 

洗净垢污的明镜  
   

业、烦恼和习气遮蔽了一切,就像明镜被污垢遮蔽了一样。为清除这些污垢,就要把一切坛城的放射和聚集之主的上师、金刚勇士修为一体,通过念咒,以四对治力作忏悔。这样,就会象把遮蔽明镜的污垢洗净一样,把无数劫所积累的堕罪全部清除。所有的孽缘罪过必须全部清除,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资粮福泽之云彩  
   

要在自相续中得到特殊而深奥的觉悟,就得先积资粮和忏悔。积资粮很容易办到,并不太费辛劳。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心修三身佛的净土,向三宝献曼茶罗,把四魔打进法界,把身体加持为无漏的甘露,为积修福德而修持殊胜身供施。这是为完成积二资粮,以证菩提果必须的一环。 

 

内心清静的太阳  

 

在佛陀的心相续中所拥有的胜义觉悟之智慧,是难以用思考和举例来理解和表达的。把这种觉悟引进自相续的唯一办法就是修上师。把上师视为佛陀,加以虔诚无伪的敬信,就能把上师心相续中的觉悟满瓶倾泻般的引至自相续。这就需修上师瑜伽的加持,这是修行实践的核心之核心。 

 

心中不灭的甘露 


    我们的肉眼看不到遥远的物像,同样,我们的耳朵听不到遥远的声音。所以,我们拥有的六根能力非常有限。我们从未感受到内心的究竟安乐,即细小的内明与空性无二,是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它超越我们的心境,是内在智慧的太阳,它一直就存在于内心,实现了它,我们就会有一种现有的凡夫俗根难以体会的微妙感觉,即究竟殊胜的果位,到那个时候,就不会再有厌烦,恐惧和忧苦,不会被生、老、病、死的恐惧毁灭,即便是天翻地覆也不会惧怕。 

 

因地域和时间的关系,有许多有缘的朋友,还没有见过面,愿这些朋友能够从幻像中觉醒过来,踏上究竟安乐的大道。

如雷贯耳啊! 白玛格桑FW给大家的开示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

佛教名词:三德_三德是什么意思_三德是哪三德

佛教名词:三德_三德是什么意思_三德是哪三德

三德是什么意思?三德是哪三德?三德,在佛教中有四个释义,一是《涅槃经》所说大涅槃所具之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二是诸佛自利利他之三德,即智德、断德、恩德。三是数论所说自性谛之三德,即萨埵、刺...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质多手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质多手尊者的故事

质多手尊者的故事「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若得无漏心,亦无诸惑乱,超越善与恶,觉者无恐怖。」【心品第 38、 39 偈颂】此一偈颂,是佛陀在舍卫城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