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的是茶 修的是你

泡茶,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

爱喝茶的人几乎每天都得泡茶。投茶、注水、出汤、斟茶,就是泡茶的整个过程。

越是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心性不同,泡茶的动作不同,泡出来茶汤的口感也各异。

工作时,随手抓一把茶叶投入杯中,加水,泡的是一份匆忙。茶味太淡了,就多浸一会儿;茶味太浓了,少放些茶或多添点水即可,倒也不必太讲究,随意就好。

逢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摆起茶具正儿八经地泡茶,这时就可以看出泡茶人的心态、性情、修养、以及对茶的理解。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动作虽然十分熟练,但茶具摆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匀茶时亦茶汤四溅。足见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的;有的人泡茶时全神贯注,双手齐用。注水斟茶时头侧向一边,两眼紧盯茶水唯恐滴漏,动作显得十分僵硬。可见其做事拘谨,精神紧张,没有充分自信。

大家都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

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饭穿衣一样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么养性?

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养性。

对于泡茶喝茶而言,每天认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是修行。

那么该如何对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对茶要有恭敬心。

不论你多么熟悉这道茶,多么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时都要有一份恭敬心,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摆好茶具,用心掌握投茶量,用心去感受茶,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随水,水随心。

对茶要有平等心。

不论你面前泡的是所谓名茶、高档茶、市值千金的茶,还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请心平气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对待。

泡茶时,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

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你怎么对待茶,茶汤释放出来的就是什么味道。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

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如以茶为师,我们可以学会坚忍;如以茶为戒,我们可以学会包容。

更新于:23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收获更好的人生

佛教故事:感恩的小故事:收获更好的人生

收获更好的人生生活当中,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也许这在当时会成为心中的纠结。但是,在经历过后,仔细想想,岁月的洗礼才能让自己逐渐走上成熟。这个时候,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是他们...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3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3)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3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3)

玄奘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公然挑衅的外道,于是把他叫进了那烂陀寺,还是要跟他辩--在玄奘眼里,侮辱那烂陀寺是不可饶恕的罪过,还请来了戒贤法师和其它高僧为这次辩论作证。此消彼涨之下,玄奘一开始就占据了上风-...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品第五对于任何一个教法,若不依经典来修持,来实践,来观察,我们就无所依从,尤其是世尊灭后,经典是我们所依的唯一法宝来源,虽有其他善知识设教,亦不离经典,若不如是,非世尊印可,非世...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胎狱观

欲海回狂白话卷二:受持篇_胎狱观

第二卷 受持篇 胎狱观胎狱观(此观修成后,便可清楚了解胎儿的种种悲苦境遇,这是用人生最初降生状况来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父母生我之前,我的身体又在哪里?只因当初投胎时,看到父母交和,心中生起贪爱。此...

盲人摸象映射佛法

盲人摸象映射佛法

盲人摸象映射佛法从前,有一个名叫镜面的国王,他十分有智慧。但是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光明的日月,反而去相信微亮的萤火一样。所以,这位国王时常...

如孝法师:面对亲人去世怎么释怀,并过好自己的一生?

如孝法师:面对亲人去世怎么释怀,并过好自己的一生?

问题:我17岁时,爷爷患癌晚期。有一天上学,我跟爷爷告别,爸爸一路送我一路哭。后来爷爷走了,整个家族都崩溃了,我也一直很痛苦。对去世的家人如何释怀,并过好自己的一生?如孝法师:每一个人都可能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