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

木陈道忞禅师悟道因缘

宁波天童山翁木陈道忞(min)禅师,天童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林,广东潮州荼阳人。道忞禅师幼时即显宿慧,一日,读大慧宗杲语录,忽然回忆起前生云水参方之经过,历历如亲眼所见,于是便前往匡庐开先寺,投智明法师座下落发出家。智明法师知道道忞禅师志在禅宗,遂为他举赵州和尚勘台山婆子之公案,道忞禅师一听,言下便悟得赵州意旨。

后因父母执意要他还俗,不得已,道忞禅师便回家完婚,不久生一子。二十七岁时,道忞禅师又重新弃俗出家,从憨山德清禅师受具足戒。道忞禅师深知自己生死关头未破,脚跟不稳,于是便辞师行脚参方。他虽然先后参礼过憨山清、黄檗有等禅门尊宿,但是,心中疑滞犹在,终不敢自肯。后听说圆悟禅师在金粟接众,道忞禅师遂前往参礼。后因为机缘不契,一无所得,于是又改投双径语风信禅师座下。

刚到双径,信禅师便问:曾到金粟否?

道忞禅师道:曾到。

信禅师又问:曾问话否?

道忞禅师道:不曾。

信禅师道:你怕打那?

道忞禅师道:某甲一向不曾置得问头。请师处转借问头。

信禅师于是为他开示法要。

道忞禅师听了,却并不认可。

于是他又重新回到金粟,礼谒圆悟禅师,并把自己参语风信禅师、向语风信禅师转借问头的经过告诉了圆悟禅师。

圆悟禅师道:你吃饭还问人借口么?

道忞禅师一听,正要开口拟议,圆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

道忞禅师终于棒下有省。后因参究殃崛产难之公案,一下子打破了疑团,明得了古人用功的关键,并得到圆悟禅师的印可。

[殃崛产难之公案,见《五灯会元》卷一:一日,殃崛摩罗尊者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摩罗尊者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摩罗尊者:汝速去报,言我自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摩罗尊者遂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娩。]

道忞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圆悟禅师的身边,充当侍者和***,朝夕请益,达十四载之久,尽得其旨。后继承天童法席,开法化众。

清顺治已亥(1659),道忞禅师奉诏前往京师,住持万善、愍忠、广济等三处道场,并得赐弘觉禅师之号。后圆寂于康熙甲寅的年(1674)六月,春秋七十九岁。生前著有《百城北游录》、《布水台集》、《敦本避邪论》、《禅灯世谱》等书。

更新于:21天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印度耆那教徒的素食观

印度耆那教徒的素食观

耆那教徒是印度很小的一个宗教团体,所有的教徒都是严格的素食者(但非完全素食者(vegan))。考古学的证据显示耆那教是盛行于五千到八千年前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现今巴基斯坦一带居民的一个宗教。在他们的...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身出家和心出家

佛教故事:佛典故事:身出家和心出家

身出家和心出家早晨,阳光正对着大地明媚的照耀着,佛陀来到河边上散步。这时,远处一位青年向佛陀奔来,口中还不住叫着我苦啊!我苦啊!的声音。青年人走近了佛陀站的地方,佛陀用慈悯的眼光看着他,他也用怀疑的...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百喻经卷下》:66、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译文曾有一位长者的儿子与一帮商人入海去采宝。这位长者的儿子对入海驾船的方法可琅琅上口,譬如到了大海的漩涡、洄流、礁矶激溅之处,应当这样把、这样整、这样停之类。他对人人说:「入海方法,我全知道。」世人...

女孩子卧室风水讲究 今年想不被霉运缠身 这几点必须看

女孩子卧室风水讲究 今年想不被霉运缠身 这几点必须看

卧室作为人们休息睡觉的地方,每天待在里面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卧室的风水会对我们的运势产生影响。若是卧室的风水不好,那么我们不单单会感到死气沉沉,此外还对运势有不良影响,霉运缠身。对于女孩子卧室风水讲究...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六节 人效王眼????

佛教故事:百喻经故事全集译注:第二十六节 人效王眼????

第二十六节 人效王眼瞤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当效之。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见王眼瞤,便效王瞤。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着风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

净因法师:佛陀制不杀戒的根本精神

净因法师:佛陀制不杀戒的根本精神

不少人以为守不杀生戒,是我们人类对动物或植物界的一种慈善举动,也有人因羡慕持戒的功德而持戒,这虽然是好事,但不是守此戒之本义。佛陀制此戒的根本精神是慈悲护生,救济将被残杀或痛苦的众生,使之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