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蝉子为何投胎转世原来是为拯救整个佛教,这么多年却鲜为人知

  我们都知道唐僧乃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吃他的一块肉可以长生不老。

  正所谓树大招风,唐僧一路上那叫一个惨啊,着实让人同情的不要不要的。

  可是这唐僧为什么要投胎呢?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上课不好好听讲,如来觉得孺子不可教也,就直接罚他投胎转世吗?这种说法未免太过于牵强。

  因为佛教正在壮大势力,像金蝉子这样的关键人物,岂能因为一次小小错误就直接让他去投胎呢?这其中必有蹊跷。

  这投胎就会忘记前世所有的记忆,其修行就不在了,要想成佛还得重新来过。在凡间那诱惑可多了,一不小心唐僧就堕入红尘,从此与佛门无缘了,佛教岂不丧失这个如此优秀的人物?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要去投胎呢?唐僧这个下界着实让人深思。

  玉帝故意派孙悟空去看守蟠桃园,结果桃子被偷吃了个差不多,也就导致这蟠桃大会举办不成了。也就让很多需要延年益寿的神仙没有蟠桃可吃了。

  可是这波影响最大的要数佛教了,其发展了许多新生力量,很多都属于低级神仙,正需要蟠桃来延年益寿,佛教的发展因此势头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神仙500年就有一次大的三灾之害,这要是再不想办法,这些神仙很多是抗不了这一波的,那咋办呢?

  关键时刻有一个人必须站出来。

  那就是金蝉子贡献出自己的肉体,因为原著中写道:“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让大家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分食了,这样才能舍小家保大家。可是有人会觉得这不可能啊。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而且是严禁荤腥的,肯定不会出此下策的。其实这并不是下策,而这是万全之策,只有这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而且在佛教当中这种记载也是比比皆是,什么以身饲鹰啊、饲老虎之类的。这种舍生取义的法则在佛教是被至为推崇的。所以很大程度上,金蝉子下界的目的就是为了挽救整个佛教。

  而唐僧取经是为了报答金蝉子,让其再修炼一次,还其金身正果。

 

点我:

相关文章

弟弟无意害哥哥业果成熟成驼背

弟弟无意害哥哥业果成熟成驼背

  复次长者子,又有五事,作畜生行堕畜生中。何谓为五:  一者、犯戒私窃偷盗。  二者、负债觝而不偿。  三者、杀生以身偿之。  四者、不喜听受经法。  五者、常以因缘艰难斋戒施会以俗为缘。  是...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7、人药王子

《释迦牟尼佛广传》:三、布施品37、人药王子

  前言: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是全知麦彭仁波切著,索达吉堪布译。凝集全知麦彭仁波切甚深智慧之结晶,是整个佛教史上前所未有、圆满齐备宣说释迦牟尼佛生平事迹之巨著。全知麦彭尊者以超拔的智慧...

鱼身

鱼身

  从前有一户大富人家,资财万贯,平素好善乐施,救济贫困。后来生下一个男孩,却没有手足,形体似鱼,起名叫鱼身。父母去世之后,鱼身继承父母遗产井操持家业,由于形体有异,遂成天躺在房间里,从不轻易让外...

《百业经》:(16)第三辆马车──供佛鲜花得佛授记

《百业经》:(16)第三辆马车──供佛鲜花得佛授记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传讲  堪布索达吉译导  一时,佛在舍卫城。一日清晨,佛陀著衣持钵到城中化缘,途中正巧与一位乘马车的婆罗门同路,这位婆罗门见到世尊心想:大清早出门便遇见比丘乞食,很不吉祥。...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百业经》:(90)野兽禁行者 恶口骂僧百世兽报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知县捕良民逼供突然暴毙

知县捕良民逼供突然暴毙

  唐湘清居士撰  清代王伯阳,担任司马的官职,代理上海知县。当时海上强盗很多,官府招募壮丁,担任缉捕盗匪。有周某父子,勇敢善斗,也担任捕盗的工作。有一天,缉获嫌疑犯十二名,人舟并获,解到县府,代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