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如何面对谩骂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着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

  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泄,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

  “有啊,瞿昙!那又怎样?”

  “婆罗门!你曾经准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

  “有啊,瞿昙!”

  “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准备的餐饮,那你所准备的餐饮,最后会归谁?”

  “瞿昙!如果他们没吃,那些饮食当然还是归我啦。”

  “这就对了,婆罗门!你来我面前,对我粗言恶语,侮辱谩骂,我都没接受,那你刚才那些粗恶谩骂,最后又归谁了呢?”

  “瞿昙!虽然你不接受,但我已经给你了。”

  “婆罗门!没有我的接受,何来你的给予?”

  “瞿昙!那你说说看,什么是接受?什么是给予?什么不是接受?什么不是给予?”

  “婆罗门!如果你骂我,我反过头来回骂;你对我动怒,我也回过头来对你动怒;你打我,我也回打你;你斗我,我反斗回去,这就是有了接受,也完成了给予。反之,如果不以谩骂响应谩骂;动怒回应动怒;拳头回应拳头;争斗回应争斗;这就没有接受,也成立不了给予。”

  “瞿昙!我听以前我们有德行的婆罗门长老说,如来、阿罗汉、等正觉在面对别人的怒骂侮辱时,是不会生气,也不会动怒的。而今,你生气动怒了吗?”

  这时,佛陀回答说:“瞋恚永断的人,还有什么事会让他起瞋心的呢?你应当了解:善于自我调伏而正当生活者,是不会有瞋心的,更何况是全然依于正智、正慧而生活的解脱者!以瞋怒来回应瞋怒,这是恶劣的人、恶劣的事;不以瞋怒回应瞋怒的人,才能赢得最难赢的战争。因为他不但明白对方为何愤怒,也能够让自己沈静而提起正念,不但战胜他人,也战胜了自己,让自他都获益,是双方的良医。如果有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那不过是个不懂正法的无知者。不瞋胜过瞋恚;善行胜过不善;布施胜过悭贪;诚实胜过妄语。圣贤者不会动瞋心,也不会有害人的念头,但恶人执着于瞋恨,却像山那样难以松动。瞋恚的心,像匹狂奔的马;狂奔的马,要靠缰绳控制,但那控制狂奔马儿的缰绳,远比不上能控制内心的调伏力!所以我说世界上最好的调御师,不是那手持缰绳控制马儿的人。”

 

点我:

相关文章

有善根

有善根

  佛陀代,有一老人出家修行能苦得、解自在,於是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於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行化,他心想:「然世尊不在,但佛弟子中,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我出家呢?」...

金猫的因缘

金猫的因缘

  过去有一位恶生王,某日游赏王宫林苑时,在园中的厅堂看到一金猫从东北角跑出来,随即入西南角。国王便遣人寻觅方才金猫行经的地方,结果挖到一只铜的瓮,瓮的大小约有三斛,而且瓮中盛满了金钱。继续往深处...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海涛法师: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

懂得惜福的人,余生子孙满堂

懂得惜福的人,余生子孙满堂

  广西有位先生,姓丁名叫光昌,他的家里非常的有钱,但他的生活一点也不奢侈,仍然是粗茶淡饭的过生活,他的妻子对他有所怨言,常常跟他抱怨说:我们家里的财产这么多,但你却不知道享受,那么要这些财...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一鸟两头同命相连 心胸狭窄共赴黄泉

  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五台山文殊菩萨 僧:释福运的故事

  唐朝释福运,乃是代州总因寺里面的一位和尚,不幸他身体染有重病,长时间都没办法医好。于是他就到五台山去修行。有一天,他在金刚窟前向佛礼忏,由于疲惫不堪就睡着了,迷茫中感到有人用水浇灌他的头部,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