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戒、遮戒与五戒

戒为无上菩提本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于戒律的尊严,所以凡为佛子,不论在家,或者出家,一进佛门的一件大事便是受持戒律。否则,即使自称信佛学佛,也是不为佛教之所承认的。换句话说,那是一个门外汉。

佛教的戒律,因为受持多寡的差别,分有各种名称,其中在家戒共有四种:

三皈戒、

五戒、

八关斋戒、

菩萨戒。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无论是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乃至菩萨戒,无有一种戒不是根据五戒引生的,也没有不将五戒列为重戒的。所以一切戒中,以五戒最重要,五戒学不好,一切戒都将无从着手;五戒持得清净,其他的戒也就容易持了。

什么是五戒

皈依三宝之后,依照佛陀所示的生活轨范,至少要遵守五条戒律: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

● 1、不杀害有情:有情即是对于具有感情意识的一切生物,不得加以杀害。此有两重原因:一是从因果的观点及轮回的观点上说,现生杀害有情众生,将来也要遭受病痛、短寿、被杀等痛苦,为了急求解脱生死,不得再造生死的杀业;二是从灭除无明烦恼的观点及增长慈悲心的观点上说,不应为自身的欲求而杀害众生,更不应为了嗔怒而杀害众生。

● 2、不属于自己应得的任何财物,均不得不与而取,不论巧取或强夺,皆为不法的行为。

● 3、不得与夫妇之外的男女发生性关系,夫妇之间亦不得过度地纵欲。

● 4、不得虚言、妄语、恶口骂人、两舌挑拨、淫词艳语。

● 5、不得饮酒,亦不得食用令神智不清醒的物品。

杀、盗、邪淫属于身业,妄语属于口业,饮酒是为防止因酒而造成乱性,所以最好不饮酒。

性戒与遮戒

五戒中,前四条是性戒,即杀生等四种事情,本性即是一种恶法,不管受不受戒,谁作了都是恶性的罪行,于此恶性行守护不作,故是性戒。

最后一条属于遮戒,就是在饮酒的本性上说,不是恶行,本性非罪,故饮酒不是性罪,但饮酒乱性,开不善之门,是生罪之因,可以导致罪行,障碍定等善法,佛陀为了防护修行人的净行,遮令不饮诸酒,所以制戒,故名遮戒。

五戒的积极要求

事实上,五戒的内容已经包含在八正道的正业和正语之中,能够实践八正道,便能受持五戒。同时,佛教的戒律精神,并非仅止于消极的不得作,更有积极的不得不作的要求在内。

例如,不杀害有情众生,进而要救生和放生;有情之中,以人为中心,所以要尽其所能,救济病贫和灾难中的人们;不偷盗他人的财物,进而要量力施舍,多做慈善事业;不淫他人的妻女,进而要劝请他人,共同来净化人间的男女关系;不妄语,更要用语言给他人带来福利。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光法师:解读《楞伽经》第二讲

佛光法师:解读《楞伽经》第二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二讲我们一般想罗刹应该是很凶的,实际上各个所谓世界的王,对他那个世界的众生来说都是福德智慧庄严的。我们看他的偈诵,他赞佛,以美妙音节相和,无量上衣而缠裹,乐器是大青因陀罗宝,...

赵朴初:什么是因果相续?

赵朴初:什么是因果相续?

问:什么是“因果相续”?答:因缘所生的一切法,固然是生灭无常的,而又是相续不断的,如流水一般,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因因果果,没有间断,这是就竖的方面来说的。从横的方面看,因果的品类有种种无量的差别。...

爱情中的这些信号 说明两人很难复合了

爱情中的这些信号 说明两人很难复合了

两个人吵架,分分合合其实都是比较正常的,生气时嘴硬,难免会说出一些难听的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家就可以完全不顾忌任何东西,因为有的时候,可能还是不小心会触碰到对方的神经。大家应该注意一下,当吵架...

宗性法师:人身为何是臭皮囊,详解不净观

宗性法师:人身为何是臭皮囊,详解不净观

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

属兔带什么能招财 这5种饰品有助于属兔人招财添贵

属兔带什么能招财 这5种饰品有助于属兔人招财添贵

每个人对于财富都有欲望,希望自己挣到更多的钱财,而想要挣到拥有客观的财富,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还得拥有旺盛的财运,当自己财运不够好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催旺财运。想要招财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带吉祥饰品...

马绰——素食环保 行走中国

马绰——素食环保 行走中国

他是四川成都人,一名画家,也是一名素食主义者,他叫马绰。6月22日,南宁石门森林公园内,记者偶遇他。他正背着重重的行囊徒步行走,一边还把手中一沓宣传单分派给公园里的游客。他的行囊上印着“素食环保行走...